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ó

ㄅㄛˊ

部首 骨

部外 10

總筆畫 20

䯙 拍 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AC6

左右结构

2554525111251124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egf|mesf

bbibi

lwfd

73242

拼音 bó

注音 ㄅㄛˊ

部首 骨 部外 10總筆劃 19

統一碼 9AC6筆順 2554525111251124124

髆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髆

bó ㄅㄛˊ

     ◎ 古同“膊”。

英語 shoulder blade

德語 Schulterblatt (S)

© 漢典

髆 國語辭典

髆ㄅㄛˊbó
名
  1. 肩胛骨。《說文解字·骨部》:「髆,肩甲也。」《後漢書·卷四二·東平憲王蒼傳》:「并遺宛馬一匹,血從前髆上小孔中出。」

© 漢典
【亥集上】【骨】 髆·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0

髆 《康熙字典》

【亥集上】【骨】 髆·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0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伯各切,𠀤音博。【說文】肩甲也。【前漢·武帝紀】皇子髆爲昌邑王。【註】晉灼曰:髆,許愼以爲肩髆字。【集韻】或作䯙。

又【集韻】匹各切,音粕。義同。本作䯙。

© 漢典
【卷四】【骨】

髆 《说文解字》

【卷四】【骨】
『說文解字』

肩甲也。从骨尃聲。補各切

『說文解字注』

(髆)肩甲也。肉部曰。肩、髆也。單呼曰肩。絫呼曰肩甲。甲之言葢也。肩葢乎衆體也。今俗云肩甲者、古語也。釋名作肩甲。靈樞經作肩胛。水經注云。如人袒胛。故謂之赤胛山。胛者、甲之俗也。應劭漢書注曰。大宛天馬汗血。汗從前肩髆中出。如血。周禮醢人豚拍注云。或曰豚拍、肩也。然則假拍爲髆字。从骨。尃聲。補各切。五部。

© 漢典

髆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o˧˥ 日语读音 KAIGARABONE韩语罗马 PAK现代韩语 박

客家话 [海陆腔] bok7 [客英字典] bok7 [台湾四县腔] bok7 [梅县腔] bok7粤语 bok3

近代音 中古音 幫母 鐸韻 入聲 博小韻 補各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鐸部 ;王力系统:幫母 鐸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髆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髆」 說文‧骨部「髆」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䯙
拍
胉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仢(bo2)
    2. 渤(bo2)
    3. 䙏(bo2)
    4. 㼣(bo2)
    5. 薄(bo2)
    6. 䥬(bo2)
    7. 踣(bo2)
    8. 䟆(bo2)
    9. 髉(bo2)
    10. 狛(bo2)
    11. 㩧(bo2)
    12. 侼(bo2)
同部首
    1. 䯈
    2. 骴
    3. 䯆
    4. 髇
    5. 骨
    6. 䯎
    7. 䯗
    8. 䯘
    9. 髉
    10. 骸
    11. 骼
    12. 䯛
同筆畫
    1. 壢
    2. 𠑖
    3. 藻
    4. 麒
    5. 鹸
    6. 櫓
    7. 㰆
    8. 䫟
    9. 𠖧
    10. 瀯
    11. 鼗
    12. 䗸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