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ì

ㄧˋ

部首 食

部外 12

總筆畫 21

䓹 䬥 䭇 𦠉 篒 𩚂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950

左右结构

3445115412145125143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yvu|wvfu

oigbt

oxju

84718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食 部外 12總筆劃 20

統一碼 9950筆順 34451154121451251431

饐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饐

yì ㄧˋ

     ◎ (食物)腐敗發臭:“食~而餲。”

英語 spoiled, rotten, sour

© 漢典

饐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饐 yì

〈動〉

(形聲。從食,壹聲。本義:食物經久發臭) 同本義 [food turns rotten]。如:饐饐(食物腐爛變質);饐熱(食物發熱變質)

© 漢典

饐 國語辭典

饐ㄧˋyì
動
  1. 食物腐壞變味。漢·王充《論衡·商蟲》:「穀蟲曰蠱,蠱若蛾矣,粟米饐熱生蠱。」

© 漢典
【戌集下】【食】 饐·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2

饐 《康熙字典》

【戌集下】【食】 饐·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2

〔古文〕䬥【廣韻】【集韻】【韻會】𠀤乙冀切,音懿。【玉篇】饐餲,臭味變。【說文】飯傷濕也。【爾雅·釋器】食饐謂之餲。【集韻】或作𩚂饖。

又【集韻】於例切,音餲。義同。

又【集韻】一結切,音噎。【說文】飯窒也。【集韻】或作䭇噎。

又【集韻】益悉切,音壹。義同。

© 漢典
【卷五】【食】

饐 《说文解字》

【卷五】【食】
『說文解字』

飯傷溼也。从食壹聲。乙冀切〖注〗䬥,古文饐。

『說文解字注』

(饐)飯傷溼也。魚部曰。鮑、饐魚也。是引伸之凡淹漬皆曰饐也。字林云。饐、飯傷熱溼也。混饐於饖。葛洪云。饐、飯餿臭也。本論語孔注。而非許說。从𠊊。壹聲。乙冀切。古音在十二部。

© 漢典

饐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日语读音 SUERU MUSEBU韩语罗马 UY现代韩语 의

客家话 [海陆腔] rit7 [梅县腔] j5 [客英字典] ji5 [台湾四县腔] jit7粤语 ji3潮州话 i3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去聲 異小空;中古音 影母 至韻 去聲 懿小韻 乙兾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屑部 ;王力系统:影母 質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饐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饐」 說文‧食部「饐」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䓹
䬥
䭇
𦠉
篒
𩚂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袘(yi4)
    2. 翊(yi4)
    3. 豛(yi4)
    4. 疙(yi4)
    5. 棭(yi4)
    6. 燱(yi4)
    7. 勚(yi4)
    8. 艺(yi4)
    9. 鯣(yi4)
    10. 刈(yi4)
    11. 肄(yi4)
    12. 㞾(yi4)
同部首
    1. 餇
    2. 饀
    3. 餵
    4. 饙
    5. 饢
    6. 飹
    7. 餼
    8. 䭩
    9. 饕
    10. 饘
    11. 飶
    12. 䭒
同筆畫
    1. 䩽
    2. 鰄
    3. 甗
    4. 霵
    5. 騱
    6. 鼰
    7. 䳩
    8. 䳪
    9. 䳨
    10. 䁻
    11. 鰠
    12. 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