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餜子

拼音 guǒ zi

注音 ㄍㄨㄛˇ ˙ㄗ

餜子 詞語解釋

解釋

◎ 餜子 guǒ zi

(1) [deep-fried dough sticks] 一種傳統的中式油炸麵食

(2) [confectionery] 方言,舊式點心的統稱。

-----------------
國語辭典
餜子guǒ ziㄍㄨㄛˇ ˙ㄗ
  • 北平方言:(1)​ 一種用麵粉做成的油炸食品。即油條。(2)​ 指糕點、點心。

© 漢典

餜子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餜子

  • 餜子是天津和滄州,山東、東北及豫北一帶人對油條的俗稱,爲傳統小吃,用麪粉、鹽、糖、油,在熱油炸至金黃色(屬油炸食品不宜多吃)。相傳起源於宋代,與秦檜有關。其成品外酥嫩內鬆軟,色澤金黃,鹹香適口,成爲老少皆宜、婦幼喜食的大衆化傳統早點食品。天津的名小吃煎餅餜子由此而來。
-----------------

wikipedia

餜子

餜子,或寫為菓子、粿子、果子,也可被稱為糖果糕點,是所有糖、大米、麵粉製成的非正餐食品的總稱,從字面上可分為糖果、糕餅兩類。

餜子的體型和分量都很小,一般不能作為主食,帶有甜味或鹹香味。餜子有多種分類方法,如烹調方法、味道、原產地等。在古代餜子是為滿足人類的味覺嗜好而創造的,並非為了填飽肚子,故屬於較為高級的食物,庶民比較難以接觸。由於各國文化不同導致餜子種類繁多,即使在同一語言內的各種方言,對餜子的叫法也會迥然不同。

油條

油條,是流行於大中華地區的一種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麵食,口感鬆脆有韌勁,是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

粵語地區稱油炸餜、油炸粿、炸面、油條,閩語地區稱油炸粿,安徽稱餜子,天津稱棒槌餜子,山西稱麻葉,東北地區稱大果子,膠東稱面魚,古稱餢𩜶。傳日本唐果子“餢飳”音與餢𩜶同,應為相同食品。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果子
    2. 國字
    3. 國子
    4. 果子
    5. 鍋子
    6. 過子
    7. 果只
    8. 果銳
    9. 果園
    10. 裹黃袍
    11. 果意
    12. 果然
    13. 紅紫
    14. 車桑仔
    15. 桐梓
    16. 斲梓
    17. 紆靑拖紫
    18. 左紫
相關詞語
    1. 子舍
    2. 子午蓮
    3. 子藥
    4. 子將
    5. 子午谷
    6. 子孫滿堂
    7. 號子
    8. 月天子
    9. 埽眉才子
    10. 烽子
    11. 肉桃子
    12. 續隨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