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 基本解釋
飛 國語辭典
鳥類及昆蟲類或航空機械騰行於空中。如:「飛行」、「飛航」。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詩:「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飄揚。唐·杜甫〈寒食〉詩:「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唐·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城東風御柳斜。」
散發。《文選·江淹·別賦》:「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
疾速的。如:「飛奔」、「飛逝」。
二一四部首之一。
〔古文〕𩙱
𦐭【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
𠀤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又桑飛,鷦鷯別名。
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又借作非。【漢·𦼹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 【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飛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fei˥ 唐代读音 *biəi日语读音 TOBU TOBASU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 비越南语 phi
客家话 [沙头角腔] fui1 [东莞腔] fui1 bui1 [海陆腔] fui1 bui1 [客英字典] fui1 [陆丰腔] fui1 bui1 [梅县腔] fi1 fui1 bi1 bu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bui1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 [台湾四县腔] fi1 bi1粤语 fei1潮州话 bue1 hui1 (pue hui)
近代音 非母 齊微韻 平聲陰 非小空;中古音 非母 微韻 平聲 猆小韻 甫微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灰部 ;王力系统:幫母 微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