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 基本解釋
飄 國語辭典
旋風。參見「飄風 」條。
書名。美國女作家宓西爾的小說名著。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女主角郝思嘉的感情事件為經緯,其間穿插種族間的矛盾糾葛,頗能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西元一九三九年拍成電影,譯名為《亂世佳人》。
隨風搖曳。如:「飄動」、「旗正飄飄」。隋·楊廣〈宴東堂〉詩:「清音出歌扇,浮香飄舞衣。」
隨風吹送。如:「飄香」。唐·白居易〈長恨歌〉:「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吹起來。宋·姜夔〈昔遊〉詩:「疾風吹大片,忽若亂飄瓦。」
【集韻】【韻會】【正韻】𠀤
𤰞遙切,音標。【玉篇】旋風也。【詩·檜風】匪風飄兮。【釋文】符遙反,又必遙反。【前漢·蒯通傳】飄至風起。【註】必遙反。謂疾風。
又【廣韻】符霄切【集韻】毗霄切,𠀤音瓢。義同。【爾雅·釋天】回風爲飄。【釋文】飄,音瓢。【詩·小雅】飄風發發。【釋文】飄,避遙反。
又【唐韻】撫招切【集韻】紕招切,𠀤音嫖。飄颻。【史記·司馬相如傳】天子大說,飄飄有凌雲之氣。
又【韻會】吹也。【曹植詩】驚風飄白日。【陶潛·歸去來辭】風飄飄而吹衣。
又落也。【莊子·達生篇】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註】落也。【韻義】飄,匹遙反。
又【韻會】通作漂。【前漢·楊惲傳】漂然皆有節槩,知去就之分。
又通作縹。【前漢·揚雄傳】縹縹有凌雲之志。
又【集韻】匹妙切,音剽。【曹植·感節賦】折若華之翳曰:庶朱光之長照。願寄軀于飛蓬,乗陽風而遠飄。 【說文】作𩙞。【六書故】作
𩙞。
飄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iɑu˥ 唐代读音 *piɛu日语读音 TSUMUJIKASE韩语罗马 PHYO现代韩语 표越南语 phiêu
客家话 [沙头角腔] piau1 [台湾四县腔] peu1 piau1 [海陆腔] piau1 [客语拼音字汇] peu1 piau1 [陆丰腔] piau1 [东莞腔] piau1 [梅县腔] piau1 [宝安腔] piau1 [客英字典] piau1粤语 piu1
近代音 滂母 蕭豪韻 平聲陰 飄小空;中古音 並母 宵韻 平聲 瓢小韻 符霄切 三等 開口;滂母 宵韻 平聲 𤐫小韻 撫招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豪部 ;王力系统:滂母 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