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uí

ㄊㄨㄟˊ

部首 頁

部外 7

總筆畫 13

繁體 頹 頽

頹 頺 頽 穨 𥣧 𥤒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893

左右结构

3123435132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mdm|twdm

hnmbo

mfqg

21282

拼音 tuí

注音 ㄊㄨㄟˊ

部首 頁 部外 7總筆劃 13

統一碼 9893筆順 3123435132534

次 標

颓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頹

(頽)

tuí ㄊㄨㄟˊ

  1. 崩壞,倒塌:~壞。~圮。~垣斷壁。
  2. 消沉,委靡:~萎。~喪。~靡。~唐。
  3. 敗壞:衰~。~敗。~景。~朽。
  4. 水向下流:泣涕如~。
  5. 滅亡:“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也”。
  6. 恭順的樣子。
  7. 暴風:“習習穀風,維風及~”。

英語 ruined, decayed; disintegrate

德語 Trümmerhaufen (S, Arch)​,dekadent (Adj)​,Tui (Eig, Fam)

© 漢典

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頹

頹、穨 tuí

〈形〉

(1) (會意。從頁( xié),從禿。頁,人頭。本義:頭禿。原作“穨”)

(2) 同本義。本作“跕”[bald]

穨,禿貌。從禿,貴聲。——《說文》。字亦作頹。

頹,首禿也。——《六書故》

(3) 委靡,消沉 [dejected;listless;depressed]

頹然乎其間。(頹然,形容醉倒的樣子。)——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4) 又如:頹卒(委靡衰老的士卒);頹思(頹喪的心意);頹爾(厭伏不振貌);頹墮委靡(體力精神衰退不振)

(5) 衰老[aged]。如:頹塌(衰老);頹年(老年;暮年);頹齡(衰年;垂暮之年);頹顏(猶衰顏。容顏衰老)

(6) 詈詞。惡劣之意 [bad]

今日頹天,百般的難得晚。——元· 王實甫《西廂記》

詞性變化

◎ 頹

頽 tuí

〈動〉

(1) 下墜。也作“隤” [fall]

泰山其頹乎?——《禮記·檀弓上》

嗣業是步士升山,頹石四面以擊賊。——《新唐書》

(2) 也指暴風從上而下

習習穀風,維風及頹。——《詩·小雅·穀風》

焚輪謂之頹。——《爾雅》。李注:“暴風從上下降謂之頹。頹,下也。”

頹乎其順也。——《禮記·檀弓》

(3) 傾斜;衰敗[decline]

[馬]尻欲頹而方。——《齊民要術》。石聲漢校釋:“[馬的]臀部要斜下,要方正。”

(4) 坍塌,崩壞 [ruined;dilapidated]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明· 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5) 又如:頹剝(頹壞剝落);頹雲(墜落的雲);頹垣(傾塌的牆);頹唐(隕墜貌);頹關(傾塌缺損);頹裂(崩裂)

(6) 衰微;衰敗;敝敗[declining;decadent]

晉風日已頹。—— 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陳壽《隆中對》

風俗頹弊。——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7) 又如:頹惰(懈怠;墮落);頹陵(衰替);頹法(敝敗的法典);頹敗(猶敗壞);頹壞(敗壞);頹虧(衰敗缺損);頹毀(毀壞);頹替(猶陵夷;衰頹);頹弛(脫落;棄置)

(8) 水向下流 [flow down]。如:頹波(水波下瀉)

◎ 頹

頽 tuí

〈名〉

(1) 雄馬生殖器 [genitals of male horse]

有汗時休去檐下拴,渲時休教侵着頹。——元· 馬致遠《耍孩兒》

(2) 頰下 [cheeck]

頹,頰下。——《玉篇》

常用詞組


頹敗頹放頹廢頹廢派頹風頹壞頹景頹老頹圮頹塌頹靡頹然頹勢頹唐頹萎頹朽頹垣斷壁頹運
© 漢典
【戌集下】【頁】 頽·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7

頽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颓”字頭,請參考“頽”字。)
【戌集下】【頁】 頽·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7

【唐韻】杜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回切,𠀤音魋。【玉篇】頰下。

又【六書故】首禿也。

又【廣韻】暴風也。通作穨。【詩·小雅】維風及頽。【爾雅·釋天】焚輪謂之穨。【註】暴風從上下。

又【爾雅·釋訓】虺頽,病也。通作𨽠。【詩·周南】我馬虺隤。【釋文】馬退不能升之病也。【說文】作穨。【集韻】作尵。

又順也。【禮·檀弓】拜而後稽顙,頽乎其順也。【註】頽,順也。【疏】頽然不逆之意也。

又墜也。【禮·檀弓】泰山其頽乎。

又【廣雅】壞也。【司馬相如·長門賦】無面目之可顯兮,遂頽思而就牀。【註】言壞其思慮而就牀也。

又水下流也。【史記·河渠書】水頽以絕商顏。【註】下流曰頽。商顏,山名。

© 漢典
【卷八】【禿】

穨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颓”字頭,請參考“穨”字:)
【卷八】【禿】
『說文解字』

秃皃。从秃貴聲。杜回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穨)禿皃。周南曰。我馬虺頽。釋詁及毛傳曰。虺頽、病也。禿者、病之狀也。此與𨸏部之隤迥別。今毛詩作隤。誤字也。又小雅。維風及頽。毛傳曰。頽、風之焚輪者也。與釋天同。从禿。𧷈聲。此从䝿聲。今俗字作頽。失其聲矣。杜回切。十五部。

© 漢典

颓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ei˧˥

粤语 teoi4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颓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頹
頺
頽
穨
𥣧
𥤒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㿗(tui2)
    2. 弟(tui2)
    3. 䀃(tui2)
    4. 頽(tui2)
    5. 尵(tui2)
    6. 㿉(tui2)
    7. 墤(tui2)
    8. 弚(tui2)
    9. 隤(tui2)
    10. 橔(tui2)
    11. 頺(tui2)
    12. 䫋(tui2)
同部首
    1. 颒
    2. 预
    3. 颢
    4. 颋
    5. 颚
    6. 项
    7. 颈
    8. 顽
    9. 颃
    10. 颧
    11. 颜
    12. 颊
同筆畫
    1. 䪳
    2. 剾
    3. 碐
    4. 筱
    5. 皘
    6. 䁆
    7. 跨
    8. 㨖
    9. 廇
    10. 腷
    11. 僙
    12. 塗
初中古詩詞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南北朝·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宋·欧阳修 《醉翁亭记》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