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īn

ㄑㄧㄣ

部首 頁

部外 8

總筆畫 17

頜 顩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849

左右结构

34112431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dmy

cmbc

pgo

81186

拼音 qīn

注音 ㄑㄧㄣ

部首 頁 部外 8總筆劃 17

統一碼 9849筆順 34112431132511134

顉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顉

qīn ㄑㄧㄣˉ

  1. 點頭:“迎於門,~之而已。”
  2. 搖(頭):“~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
© 漢典
【戌集下】【頁】 顉·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8

顉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 顉·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五感切,音撼。【說文】低頭也。引【左傳襄二十六年】迎於門顉之而已。今本作頷。杜註:頷,搖其頭也。

又【廣韻】欽錦切【集韻】丘甚切,𠀤音坅。同顩。

又【廣韻】去金切【集韻】【韻會】祛音切【正韻】驅音切,𠀤音欽。【廣韻】曲頤之貌。【前漢·揚雄傳】顉頤折頞。

© 漢典
【卷九】【頁】

顉 《说文解字》

【卷九】【頁】
『說文解字』

低頭也。从頁金聲。《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五感切

『說文解字注』

(顉)低頭也。低當作氐氐者、說文之低字也。左傳襄卄六年。衞獻公反國。大夫逆於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頷之而巳。釋文。頷本又作頜。按依許則頷頜皆非也。杜注搖頭亦非。旣不執手而言。又不自車揖之。則在車首肎而巳。不至搖頭也。釋文本又作頜、正是本又作顉之譌。列子湯問曰。顉其頤則歌合律。郭璞游仙詩。洪厓頷其頤。注引列子亦作頷。引廣雅頷、動也。頷皆顉之譌。故云五感反。若本頷字、則當云胡感反也。顉其頤者、開口則低其頤。靈光殿賦。顉若動而躨跜。今本亦譌頷。从𩑋。金聲。五感切。古音在七部。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

© 漢典

顉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n˥

粤语 ham6 jam1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侵韻 平聲 欽小韻 去金切 三等 開口;溪母 寢韻 上聲 𩖄小韻 欽錦切 三等 開口;疑母 感韻 上聲 顉小韻 五感切 一等 開口;溪母 琰韻 上聲 𩑳小韻 丘檢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覃部 ;王力系统:溪母 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顉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顉」 楚公逆鐘西周晚期新收654頁「顉」 說文‧頁部「顉」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頜
顩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亲(qin1)
    2. 侵(qin1)
    3. 親(qin1)
    4. 欽(qin1)
    5. 兓(qin1)
    6. 衾(qin1)
    7. 嵚(qin1)
    8. 綅(qin1)
    9. 菳(qin1)
    10. 嵰(qin1)
    11. 嶔(qin1)
    12. 誛(qin1)
同部首
    1. 頻
    2. 䫟
    3. 領
    4. 顖
    5. 頊
    6. 䪾
    7. 顋
    8. 䪼
    9. 顨
    10. 頽
    11. 頍
    12. 䫶
同筆畫
    1. 貘
    2. 螬
    3. 蟂
    4. 簎
    5. 餷
    6. 繤
    7. 㠙
    8. 癉
    9. 䰤
    10. 瞧
    11. 燫
    12. 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