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ǒng

ㄐㄩㄥˇ

部首 頁

部外 8

總筆畫 17

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848

左右结构

35554234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xxim

xxpfm

rrzg

21986

拼音 jiǒng

注音 ㄐㄩㄥˇ

部首 頁 部外 8總筆劃 17

統一碼 9848筆順 35554234132511134

顈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顈

jiǒng ㄐㄩㄥˇ

  1. 古書上說的一種像苧麻的草。
  2. 古通“褧”,用麻或輕紗制的單層披肩。
© 漢典
【戌集下】【頁】 顈·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8

顈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 顈·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8

【廣韻】【集韻】𠀤胡典切。音峴。【廣韻】顈綴。

又【廣韻】口迥切【集韻】犬迥切,𠀤音褧。【正字通】似苧,可績爲布。【禮·雜記】如三年之喪,則旣顈其練祥皆行。【註】言今之喪,旣服顈,乃爲前三年者,變除而練祥祭也。顈,草名,無葛之鄕,去麻則用顈。

又【五音集韻】襌也。【儀禮·士昏禮】女從者畢袗玄,纚,筓被顈黼在其後。【註】顈,襌也。【疏】讀如詩云褧衣之褧,故爲襌也。

又【集韻】涓熒切,音扃。義同。

© 漢典

顈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yŋ˨˩˦ 韩语罗马 KYENG现代韩语 경

粤语 gwing2 king2

近代音 中古音 匣母 銑韻 上聲 峴小韻 胡典切 四等 開口;溪母 迥韻 上聲 褧小韻 口迥切 四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青部 ;王力系统:溪母 耕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顈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𦅐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泂(jiong3)
    2. 臦(jiong3)
    3. 颎(jiong3)
    4. 䐃(jiong3)
    5. 㖥(jiong3)
    6. 僒(jiong3)
    7. 臩(jiong3)
    8. 㤯(jiong3)
    9. 絅(jiong3)
    10. 䌹(jiong3)
    11. 㓏(jiong3)
    12. 囧(jiong3)
同部首
    1. 頵
    2. 顂
    3. 頓
    4. 䫶
    5. 䫨
    6. 䪻
    7. 頋
    8. 䫅
    9. 䫌
    10. 類
    11. 頾
    12. 頍
同筆畫
    1. 䡫
    2. 覯
    3. 獯
    4. 糟
    5. 鵇
    6. 鎆
    7. 䚦
    8. 濫
    9. 獷
    10. 檁
    11. 魋
    12. 覮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