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hàn

ㄏㄢˋ

部首 頁

部外 7

總筆畫 16

簡體 颔

頜 颔 𩩂 𩩊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837

左右结构

3445251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wynm

ormbc

odjg

81686

拼音 hàn

注音 ㄏㄢˋ

部首 頁 部外 7總筆劃 16

統一碼 9837筆順 3445251132511134

通

頷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頷

hàn ㄏㄢˋ

     ◎ 見“頷”。

英語 chin, jowl; give nod

德語 Kinn (S)

法語 menton,incliner la tête

© 漢典

頷 國語辭典

頷ㄏㄢˋhàn
名
  1. 下巴。《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唐·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詩:「連年收科第,若摘頷底髭。」

動
  1. 微微點頭,表示招呼、應允或嘉許的意思。宋·蘇軾〈寄題清溪寺〉詩:「遺宮若有神,頷首然吾言。」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先府君每決大獄,母輒攜兒立席前,曰:『幸以此兒為念!』府君數頷之。」

© 漢典
【戌集下】【頁】 頷·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7

頷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 頷·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7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𠀤音菡。【說文】面黃也。【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註】顑頷,不飽貌。

又顋頷。【釋名】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

又【揚子·方言】頷,頤頷也。南楚謂之頷。

又【正韻】五感切,音顉。低頭。【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註】頷,搖其頭。

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亦面黃也。

© 漢典
【卷九】【頁】

頷 《说文解字》

【卷九】【頁】
『說文解字』

面黃也。从頁含聲。胡感切

『說文解字注』

(頷)面黃也。離騷。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王注。顑頷、不飽皃。本部顑字下云。飯不飽面黃起行也。義得相足。今則頷訓爲頤。古今字之不同也。从𩑋。含聲。胡感切。七部。李善注離騷音呼感反。

© 漢典

頷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Ąn˥˧ 唐代读音 hòm hǒm日语读音 AGO UNAZUKU韩语罗马 AM现代韩语 암

客家话 [沙头角腔] ngam1 ngam3 ngap7 [客英字典] ngam3 ham3 [海陆腔] ngam3 ngam1 ngap7 ham3 [梅县腔] ngam1 ngam3 ngap7 [宝安腔] ngam3 | ngam1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ngab6 ngam3 [台湾四县腔] ngam3 ngam1 ngap7 ham3粤语 ham5

近代音 曉母 監鹹韻 去聲 憾小空;中古音 匣母 覃韻 平聲 含小韻 胡男切 一等 開口;匣母 感韻 上聲 頷小韻 胡感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覃部 ;王力系统:匣母 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頷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𩑟」 楚王𩑟鐘春秋晚期集成53「頷」 說文‧頁部「頷」「颔」 「頷」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頜
颔
𩩂
𩩊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㽳(han4)
    2. 撼(han4)
    3. 顄(han4)
    4. 颔(han4)
    5. 䏎(han4)
    6. 䫲(han4)
    7. 蛿(han4)
    8. 䮧(han4)
    9. 漢(han4)
    10. 旰(han4)
    11. 㘎(han4)
    12. 屽(han4)
同部首
    1. 顄
    2. 頽
    3. 䫫
    4. 頹
    5. 頼
    6. 䫔
    7. 䪹
    8. 頵
    9. 䫰
    10. 顊
    11. 䫍
    12. 䫃
同筆畫
    1. 諧
    2. 㯧
    3. 䌇
    4. 麇
    5. 㩘
    6. 戱
    7. 學
    8. 薛
    9. 橕
    10. 䭊
    11. 褩
    12. 橀
初中古詩詞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
宋·欧阳修 《卖油翁》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