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īng

ㄆㄧㄥ

部首 頁

部外 6

總筆畫 15

艵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829

左右结构

431132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adm

ttmbc

uaeg

81486

拼音 pīng

注音 ㄆㄧㄥ

部首 頁 部外 6總筆劃 15

統一碼 9829筆順 431132132511134

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頩

pīng ㄆㄧㄥˉ

     ◎ 光潤而美的樣子。

© 漢典

頩 國語辭典

頩ㄆㄧㄥpīng
形
  1. 生氣變臉色的樣子。《文選·宋玉·神女賦》:「頩薄怒以自恃兮,曾不可乎犯干。」唐·李善·注:「方言曰:『頩,怒色青貌。』」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三:「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2. 美好的樣子。《楚辭·屈原·遠遊》:「玉色頩以晚顏兮,精醇粹而始壯。」宋·趙令畤〈菩薩蠻·春風試手先梅蕊〉詞:「春風試手先梅蕊,頩姿冷豔明沙水。」

© 漢典
【戌集下】【頁】 頩·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頩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 頩·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6

【廣韻】普丁切【集韻】【韻會】傍丁切,𠀤音竮。【廣韻】面色。【博雅】艴頩,色也。【宋玉·神女賦】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註】頩,怒色靑貌。

又【楚辭·遠遊】玉色頩以滿顏。【註】盛氣貌。

又【廣韻】匹迥切【集韻】【韻會】普迥切,𠀤聘上聲。【說文】縹色也。本作艵。

又【廣韻】斂容也。艴字原从弗从頁作。

【正字通】頩本字。頩字从幷作。

© 漢典
【卷九】【色】

艵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頩”字頭,請參考“艵”字:)
【卷九】【色】
『說文解字』

縹色也。从色并聲。普丁切文三 重一

『說文解字注』

(艵)縹色也。縹者、帛靑白色也。李善注神女賦。頩薄怒以自持。引方言。頩怒色靑皃。今方言無此語。玉篇引楚辭。玉色艵以脕顏。今遠遊作頩。頩與艵同也。按許不云怒色縹、但云縹色者、人或色靑不必怒也。遠遊。玉色艵以脕顏。謂光澤鮮好。不謂怒色。大招說美人亦云。靑色直眉。从色。幷聲。普丁切。十一部。

© 漢典

頩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iŋ˥

粤语 ping1 ping2

近代音 中古音 滂母 青韻 平聲 竮小韻 普丁切 四等 開口;滂母 迥韻 上聲 頩小韻 匹迥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青部 ;滂母 青部 ;王力系统:滂母 耕部 ;滂母 耕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頩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艵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艵(ping1)
    2. 甹(ping1)
    3. 乒(ping1)
    4. 娉(ping1)
    5. 涄(ping1)
    6. 砯(ping1)
    7. 聠(ping1)
    8. 俜(ping1)
同部首
    1. 頟
    2. 頿
    3. 頍
    4. 䫪
    5. 顪
    6. 頽
    7. 顥
    8. 䪺
    9. 䫝
    10. 䪻
    11. 䪹
    12. 䫎
同筆畫
    1. 缬
    2. 銷
    3. 磃
    4. 髰
    5. 濐
    6. 獎
    7. 諚
    8. 𠘑
    9. 嫼
    10. 㯒
    11. 褦
    12. 影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