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uǐ

ㄎㄨㄟˇ

部首 頁

部外 4

總筆畫 13

𩒩 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80D

左右结构

1254132511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cdm

jembc

edxg

41486

拼音 kuǐ

注音 ㄎㄨㄟˇ

部首 頁 部外 4總筆劃 13

統一碼 980D筆順 1254132511134

頍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頍

kuǐ ㄎㄨㄟˇ

  1. 帽頂尖尖(一說前傾)的樣子:“有~者弁,實維伊何。”
  2. 古代用以束髮固冠的髮飾。
  3. 擡頭。

英語 to raise one's head

© 漢典

頍 國語辭典

頍ㄎㄨㄟˇkuǐ
動
  1. 抬起頭來。《說文解字·頁部》:「頍,舉頭也。」

名
  1. 古代用來束髮,固定頭冠的髮飾。《續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古者有冠無幘,其戴也,加首有頍,所以安物。」

© 漢典
【戌集下】【頁】 頍·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4

頍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 頍·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4

【唐韻】丘弭切【集韻】【韻會】【正韻】犬蘂切,𠀤音跬。【說文】舉頭也。从頁支聲。【詩·小雅】有頍者弁。【六書故】禮:緇布冠𦈫項。鄭康成讀𦈫爲頍。冠無筓者用頍,以組圍頭,以繫冠。𦈫其當項處,以俟繫束也。弁有筓不用頍,故毛傳直緣詩辭,以爲弁貌。

又【集韻】窺絹切【五音集韻】犬縣切,𠀤缺去聲。義同。一曰頭小而銳。

又【集韻】五委切,音硊。弁貌。

© 漢典
【卷九】【頁】

頍 《说文解字》

【卷九】【頁】
『說文解字』

舉頭也。从頁支聲。《詩》曰:“有頍者弁。”丘弭切

『說文解字注』

(頍)舉頭也。此頍之本義也。故?字从頁。士冠禮。緇布冠缺項。注。缺讀爲頍。頍圍髪際。結項中。隅爲四綴以固冠。今未冠筓者箸冠卷。頍象之所生也。滕薛名簂爲頍。如鄭說則頍所以支冠。舉頭之義之引伸也。小雅。有頍者弁。傳曰。頍、弁皃。弁、皮弁也。惟舉頭曰頍。故載弁亦曰頍。義之相因而引伸者也。从𩑋。支聲。丘弭切。十六部。詩曰。有頍者弁。頍弁篇。

© 漢典

頍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uei˨˩˦ 日语读音 ATAMAWOAGERU韩语罗马 KYU现代韩语 규

客家话 [海陆腔] kui1 [客英字典] kwui1 kwui3 [台湾四县腔] kui1粤语 kwai1 kwai2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紙韻 上聲 跬小韻 丘弭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齊部 ;王力系统:溪母 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頍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頍」 說文‧頁部「頍」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𩒩
𩓗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蹞(kui3)
    2. 㛻(kui3)
    3. 䞨(kui3)
    4. 䠑(kui3)
    5. 傀(kui3)
    6. 䦱(kui3)
    7. 㟴(kui3)
    8. 磈(kui3)
    9. 跬(kui3)
    10. 䫥(kui3)
    11. 煃(kui3)
    12. 㚍(kui3)
同部首
    1. 䫵
    2. 頁
    3. 頗
    4. 頦
    5. 類
    6. 顬
    7. 顎
    8. 頎
    9. 顜
    10. 䪽
    11. 頂
    12. 頤
同筆畫
    1. 䖖
    2. 筿
    3. 𠌺
    4. 蝆
    5. 裸
    6. 搢
    7. 𠍘
    8. 魛
    9. 尟
    10. 綔
    11. 誅
    12. 甝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