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iǎn

ㄒㄧㄢˇ

部首 革

部外 14

總筆畫 23

䩙 𩌹 𩌺 𩎌 𩎍 𩏰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7C5

左右结构

1221251122511554554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fjo

tjavf

eezu

46533

拼音 xiǎn

注音 ㄒㄧㄢˇ

部首 革 部外 14總筆劃 23

統一碼 97C5筆順 12212511225115545544444

韅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韅

xiǎn ㄒㄧㄢˇ

     ◎ 駕車時套在牲口腹部(一說背部)的皮帶。

英語 harness

© 漢典

韅 國語辭典

韅ㄒㄧㄢˇxiǎn
名
  1. 繞在馬腹下,用來縛繫馬鞍的皮帶。《史記·卷二四·禮書》:「寢兕持虎,鮫韅彌龍,所以養威也。」裴駰集解引徐廣曰:「韅者,當馬腋之革。」唐·司馬貞·索隱:「韅,馬腹帶也。」

© 漢典
【戌集中】【革】 韅·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4

韅 《康熙字典》

【戌集中】【革】 韅·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4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典切,音顯。【廣韻】在背曰韅。【集韻】著掖鞥也。【釋名】韅,經也,橫經其腹下也。【荀子·禮論篇】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註】馬服之革,蓋象蛟形。徐廣曰:以蛟魚皮爲之。

又【集韻】【韻會】𠀤馨甸切,音灦。義同。【左傳·僖二十八年】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註】在背曰韅,在腹曰鞅。韅許見反,又去見反。

又【集韻】【類篇】𠀤輕甸切,音俔。義同。【玉篇】同𩎌。 【集韻】或作𩎍。

© 漢典
【卷三】【革】

𩎍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韅”字頭,請參考“𩎍”字:)
【卷三】【革】
『說文解字』

著掖鞥也。从革顯聲。呼典切

『說文解字注』

(𩎍)箸亦鞥也。亦鉉本作掖。非其物也。鍇作腋。俗字也。今正。亦、人之臂亦也。箸亦鞥、謂箸於馬兩亦之革也。箸亦、謂直者。當膺、謂橫者。鞥當作靼。左傳釋文、正義引皆作皮。作鞥非也。史記禮書鮫韅。徐曰。韅者、當馬腋之革。若釋名云橫經腹下、杜注左云在背曰韅皆異說也。从革。顯聲。呼典切。十四部。按古假顯爲之。檀弓子顯、公子縶也。盧氏植云。古者名字相配。顯當作韅。

© 漢典

韅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æn˨˩˦

粤语 hin2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銑韻 上聲 顯小韻 呼典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寒部 ;王力系统:曉母 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韅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韅」 曾80「韅」 說文‧革部「韅」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䩙
𩌹
𩌺
𩎌
𩎍
𩏰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㜷(xian3)
    2. 藓(xian3)
    3. 鲜(xian3)
    4. 㯀(xian3)
    5. 㭠(xian3)
    6. 㥦(xian3)
    7. 烍(xian3)
    8. 䉳(xian3)
    9. 䡅(xian3)
    10. 㶍(xian3)
    11. 尟(xian3)
    12. 洗(xian3)
同部首
    1. 鞐
    2. 鞫
    3. 䪁
    4. 䩤
    5. 䪆
    6. 鞓
    7. 鞞
    8. 鞬
    9. 䩝
    10. 鞷
    11. 䩧
    12. 鞛
同筆畫
    1. 鱖
    2. 鑜
    3. 䳿
    4. 鑡
    5. 鱚
    6. 彏
    7. 虄
    8. 㬮
    9. 鬞
    10. 䥲
    11. 鬛
    12. 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