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dá

ㄉㄚˊ

部首 革

部外 6

總筆畫 15

繁體 韃

韃 𩍠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791

左右结构

1221251121344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fdp

tjyk

eegw

44538

拼音 dá

注音 ㄉㄚˊ

部首 革 部外 6總筆劃 15

統一碼 9791筆順 122125112134454

標

鞑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韃

(韃)

dá ㄉㄚˊ

  1. 〔~靼(dá)〕a.古代對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稱呼:b.獨聯體民族之一。
  2. 〔~子〕舊時稱蒙古族人。

英語 tatars

法語 Tartares

© 漢典

鞑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韃

韃 dá

〈名〉

我國古代北方各遊牧民族的統稱 [Tartar]。後爲蒙古的別稱。如:韃虜(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韃子(舊時漢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清末特指清朝統治者)

常用詞組


韃靼
© 漢典
【戌集中】【革】 韃·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3

韃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鞑”字頭,請參考“韃”字。)
【戌集中】【革】 韃·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3

【篇海】同撻。【正字通】本作𩍠。

又𩍠靼如起,地處契丹西北,族出沙陀別種。

© 漢典

鞑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ɑ˧˥

粤语 taat3

© 漢典

鞑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韃
𩍠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迏(da2)
    2. 䐊(da2)
    3. 韃(da2)
    4. 㯚(da2)
    5. 㜓(da2)
    6. 龘(da2)
    7. 打(da2)
    8. 㾑(da2)
    9. 瘩(da2)
    10. 溚(da2)
    11. 畗(da2)
    12. 荙(da2)
同部首
    1. 鞴
    2. 靬
    3. 靽
    4. 韄
    5. 䩕
    6. 䩻
    7. 鞉
    8. 䩸
    9. 鞳
    10. 䩓
    11. 䩢
    12. 鞐
同筆畫
    1. 銽
    2. 䧪
    3. 龉
    4. 䗋
    5. 駙
    6. 獗
    7. 摩
    8. 蝨
    9. 䮂
    10. 澝
    11. 履
    12. 頪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