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ū

ㄒㄩ

部首 雨

部外 6

總筆畫 14

須 𦓔 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700

上下结构

1452444413252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dmj

mbmbl

fvgl

10227

拼音 xū

注音 ㄒㄩ

部首 雨 部外 6總筆劃 14

統一碼 9700筆順 14524444132522

常 通 標

需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需

xū ㄒㄩˉ

  1. 必得用:~求。~要。必~。急~。
  2. 必得用的財物:軍~。民~。
  3. 等待。
  4. 遲疑。

英語 need, require, must

德語 brauchen, bedürfen (V)

法語 besoin,demande

© 漢典

需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需 xū

〈動〉

(1) (會意。從雨而聲。“需”指遇雨,停在那裏等待。本義:等待)

(2) 同本義 [await]

需,須也。——《易·需》。傳:“需者,待也。”

聶許聞之需役。——《莊子·大宗師》

九江需次今幾年,去去淥水依紅蓮。—— 宋· 樓鑰《送袁恭安赴江州節推》

略舉數端,以需善擇。——清· 包世臣《文譜》

(3) 又如:需次(候補官員依照資歷補缺);需銓(等待銓選錄用)

(4) 需要 [need;demand;want]

零星需用亦在賬房內開銷。——《紅樓夢》

(5)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6) 索取 [ask for]

只爲前日毛延壽,指寫丹青,遍需金帛。—— 明· 陳玉陽《昭君出塞》

需,索也。——《古今韻會舉要》

(7) 又如:需勒(勒索)

(8) 遲疑;觀望 [hesitate]

率故多尤,需爲事賊。——《文心雕龍》

(9) 又如:需緩(遲緩);需滯(授職後遲遲不能赴任)

(10) 應該;必然 [should;ought to;inevitable]

儒者本無所謂教,達而在上,窮而在下,需不能出此範圍。——清· 王韜《原道》

(11) 又如:需要

詞性變化

◎ 需 xū

〈名〉

(1) 需用的東西 [necessaries]

與民均納供需。——《元史·成宗紀二》

(2) 又如:軍需

常用詞組


需求需索需要
© 漢典

需 國語辭典

需ㄒㄩxū
動
  1. 等待。《說文解字·雨部》:「需,䇓也。」清·段玉裁·注:「䇓者,待也。」《易經·需卦·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

  2. 有所欲求。如:「需求」、「需索」、「需要」。

名
  1. 遲疑。《左傳·哀公十四年》:「需,事之賊也。」晉·杜預·注:「言需疑則害事。」

  2. 費用、給用。如:「不時之需」、「軍需」、「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3.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坎(☵)​上。象有險在前,需待乃進之義。

需ㄖㄨˊrú
形
  1. 柔滑的樣子。《戰國策·秦策二》:「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

© 漢典
【戌集中】【雨】 需·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需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 需·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6

〔古文〕𩂉【唐韻】相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𠀤音須。【說文】𩓣也。遇雨不進,止𩓣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于天需。【註】徐鉉曰:李陽冰據易雲,上于天云:當从天。然諸本皆从而,無从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須也。險在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行數千里,馬不契需。【疏】從易需卦之需。【釋文】音須。【莊子·徐無鬼】濡需者,豕蝨是也。【註】濡則不去,需則有待。

又【集韻】一曰疑也。【韻會】遲疑需待也。【左傳·哀十四年】需事之賊也。

又【韻會】索也。

又【字彙】姓也。

又【集韻】汝朱切,音儒。韋柔滑貌。【戰國策】其需弱者來使,則王必聽之。【註】需,音儒。【集韻】或作𠟺。

又【集韻】【正韻】𠀤乳兗切,音耎。【集韻】本作𨋚,柔也。或作輭。軟濡,通作耎。【韻會】本作㓴。或作𠟺。【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註】故書需作𠟺。𠟺,讀爲柔需之需。【釋文】需,人兗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薄其帤則需。【註】需,謂不充滿。【疏】需襦不進,故爲不充滿。陸云:罷需。

又【集韻】奴亂切,音糯。弱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馬不契需。【註】需,讀爲畏需之需。【釋文】又乃亂反。【集韻】本作偄。或作愞懦燸耎。

又【韻會補】鄭𤣥周易註,需,讀爲秀。陽氣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 漢典
【卷十一】【雨】

需 《说文解字》

【卷十一】【雨】
『說文解字』

𩓣也。遇雨不進,止𩓣也。从雨而聲。《易》曰:“雲上於天,需。”相俞切〖注〗臣鉉等案:李陽冰據《易》“雲上於天”云:“當从天”。然諸本及前作所書皆从而,無有从天者。〖注〗𩂉,古文。

『說文解字注』

(需)䇓也。䇓者、待也。以㬪韵爲訓。易彖傳曰。需、須也。須卽䇓之叚借也。左傳曰。需、事之賊也。又曰。需、事之下也。皆待之義也。凡相待而成曰需。遇雨不進止䇓也。从雨而。遇雨不進、說从雨之意。而者、䇓之意。此字爲會意。各本作而聲者、非也。公羊傳曰。而者何。難也。穀梁傳曰。而、緩辭也。而爲遲緩之辭、故从而。而訓須。須通䇓。从而猶从䇓也。春秋經。已丑。葬我小君頃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是从雨而之證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易曰。雲上于天需。易需卦象傳文。此偁易以證从雨之意。雲上于天者、雨之兆也。宋衷曰。雲上于天、需時而降雨。

© 漢典

需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y˥ 日语读音 NURERU MATSU MOTOMERU韩语罗马 SWU现代韩语 수

客家话 [海陆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宝安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粤语 seoi1

近代音 心母 魚模韻 平聲陰 湏小空;中古音 心母 虞韻 平聲 須小韻 相俞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侯部 ;王力系统:心母 侯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需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𩂉」 孟簋西周早期集成4162「需」 上(2).容.2「需」 說文‧雨部「需」
「需」 伯公父簠西周晚期集成4628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須
𦓔
𩂉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偦(xu1)
    2. 䱬(xu1)
    3. 燸(xu1)
    4. 疞(xu1)
    5. 裇(xu1)
    6. 顼(xu1)
    7. 嬃(xu1)
    8. 蕦(xu1)
    9. 楈(xu1)
    10. 須(xu1)
    11. 虚(xu1)
    12. 盱(xu1)
同部首
    1. 䨘
    2. 雸
    3. 䨯
    4. 䨍
    5. 䨐
    6. 霶
    7. 靆
    8. 䨲
    9. 雯
    10. 電
    11. 雮
    12. 靎
同筆畫
    1. 䩙
    2. 箇
    3. 𠖞
    4. 蜛
    5. 蜜
    6. 㪤
    7. 蜮
    8. 慴
    9. 歴
    10. 膜
    11. 蜝
    12. 歊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