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雅舞

拼音 yǎ wǔ

注音 ㄧㄚˇ ㄨˇ

雅舞 詞語解釋

解釋
1.亦作"雅儛"。 2.古代帝王用於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的舞蹈。分文﹑武兩大類。文舞的舞者左手執鑰﹐右手執翟。武舞的舞者手執朱幹﹑玉戚等兵器。起源於周﹐以後歷代均有增刪修訂﹐以歌頌本朝的文治武功。
© 漢典

雅舞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雅舞

  • 又稱“雅樂”。歷代帝王用於祭祀天地、太廟及朝賀、宴享等大典的樂舞。因其音樂“中正和平”,歌詞“典雅純正”,有別於宮廷宴會時所用俗樂及民間“鄭衛之音”,故稱。雅舞分文、武兩大類。文舞歌頌文德,舞者左手執籥,右手秉翟;武舞歌頌武功,舞者手執朱幹(盾)、玉戚(斧)之類兵器。國家以揖讓得天下,則先以文舞歌頌文治;若以征伐得天下,則先以武舞歌頌武功。雅舞大都系原始舞蹈。相傳周公旦制定六代之舞,就定下了周代的雅舞。以後歷代封建統治者在循例制禮作樂時都有增刪修訂,特別是使歌辭內容適合於歌頌本朝的功德。唐武德九年(626年),祖孝孫參周禮,融北朝四裔樂及樑陳中原樂,製成“大唐雅樂”。實際上這已摻雜了胡漢俗樂。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庌庑
      2. 庌廡
      3. 雅儛
      4. 鴉烏
      5. 庌庑
      6. 雅乌
      7. 庌廡
      8. 雅儛
      9. 雅烏
      10. 啞樂
      11. 啞子吃黃蓮
      12. 啞揖
      13. 啞巴
      14. 哑乐
      15. 啞咽
      16. 穷兵极武
      17. 骄侮
      18. 第五
      19. 勝之不武
      20. 蹑武
      21. 百五
    相關詞語
      1. 雅偉
      2. 雅笛
      3. 雅故
      4. 雅目
      5. 雅谋
      6. 雅什
      7. 魚魚雅雅
      8. 澹雅
      9. 雍雅
      10. 彬雅
      11. 慧雅
      12. 谦雅
      13. 舞鳳飛鸞
      14. 舞臺秀
      15. 舞彩
      16. 舞靴
      17. 舞席
      18. 舞智
      19. 手鼓舞
      20. 俞儿舞
      21. 中和乐舞
      22. 綢舞
      23. 兴舞
      24. 燕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