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ì

ㄌㄧˋ

部首 隶

部外 8

總筆畫 16

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6B7

左右結構

1211123451124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fii

gfle

bbxk

45999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ˋ

部首 隶 部外 8總筆劃 16

基本區 96B7筆順 1211123451124134

隷 基本解釋

● 隷

lì ㄌㄧˋ


  1. 同「隸」。《前漢紀•武帝紀六》:「江充閭閻之隷臣耳。」

英語 be subservient to; servant

【漢典】
【戌集中】【隶】 隷·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8

隷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隶】 隷·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8

【玉篇】同隸。

【漢典】
【卷三】【隶】

↳隸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隷」字頭,请參考「隸」字:)
【卷三】【隶】
《說文解字》

附箸也。从隶柰聲。𨾀,篆文隸从古文之體。郎計切文三 重一

《說文解字注》

(隸)附箸也。附當是本作坿,淺人改也。周禮注:隸,給勞辱之役者。漢始置司隸,亦使將徒治道溝渠之役。後稍尊之,使主官府及近郊。左傳人有十等,輿臣隸。按隸與僕義同,皆訓坿箸,故從隶。从隶柰聲。郞計切。十五部。

(𨾀)篆文隸,从古文之體。按此云篆文則上古文也,先古後篆亦丄部之例。但先古後篆,必古從隶,篆不從隶乃合。各本隸、𨾀俱從隶則何取爾。有以知篆文必非從隶矣。九經字㨾云:𣜩字故從又持米,從柰聲。又象人手。經典相承作隸巳久,不可改正。玄應書曰:字從米𠭥聲,𠭥从又從祟。音之絹切。考楊君石門頌、王純碑作𣜩,與字㨾合。魯峻碑作𣜩,與玄應合。二人所謂,葢皆謂說文,而右旁皆作。玄應說似近是。葢卽說文之篆文也,說文因小篆作𥛬,故不得先舉篆而系以古文,以其形與古文略相似也。故依革、弟、民、酉之例云從古文之體。至玄應乃說之曰:從米𠭥聲。𠭥,之芮切。從米則唐玄度說。以周禮曰奴,男子入于罪𣜩,女子入于春槀。

【漢典】

隷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唐代读音 lèi日语读音 SHIMOBE SHITAGAU韩语罗马 LYEY现代韩语 례

粤语 dai6 lai6潮州话 di6

官话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隷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隸」。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 隸書 楷書 楷書 楷書
  「隸」高奴禾石權戰國集成10384     「隸」說文‧隶部 「隸」睡虎地簡10.16 「隷」 「隶」 「隸」
        「𨾀」說文篆文 「隸」武威簡.泰射85      
金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粝(li4)
    2. 栛(li4)
    3. 䇐(li4)
    4. 莉(li4)
    5. 蛎(li4)
    6. 糲(li4)
    7. 厉(li4)
    8. 囇(li4)
    9. 砺(li4)
    10. 蠣(li4)
    11. 㻎(li4)
    12. 擽(li4)
同部首
    1. 隶
    2. 隸
同筆畫
    1. 璚
    2. 勳
    3. 䩤
    4. 膳
    5. 錬
    6. 趥
    7. 穐
    8. 擌
    9. 翱
    10. 疁
    11. 螡
    12. 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