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ào

yù

ㄠˋ

ㄩˋ

部首 阜

部外 13

總筆畫 16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6A9

左右结构

52325431234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btmd

nlhbk

ynug

77284

拼音 ào yù

注音 ㄠˋ ㄩˋ

部首 阜 部外 12總筆劃 14

統一碼 96A9筆順 52325431234134

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隩

ào ㄠˋ

  1. 古同“奧”(a.室內西南角。b.深)。
  2. 古同“墺”,可定居的地方:“九州攸同,四~既宅。”

其它字義


● 隩

yù ㄩˋ

     ◎ 河岸彎曲處:“陽陵縣東,其地衍~。”

英語 profound, subtle; warm

德語 Bucht (S)

法語 baie,crique

© 漢典

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隩 yù

〈名〉

(1) 河岸彎曲的地方 [bend in river]

隩,水隈厓也。——《說文》

厓內爲隩。——《爾雅》

其水漸且出峽,當前坳尖山之隩矣。——《徐霞客遊記》

(2) 通“奧”。室內西南角 [the south west corner of a room]

西南隅謂之隩,尊長之處也。——《爾雅》

(3) 可以定居的地方。也作“蕕” [place settled dow]

四隩即宅。——《書·禹貢》

宅居九隩。——《國語·周語》

祈因夷隩,先王之所以處人民也。——清· 顧炎武《日知錄》

(4) 另見 ào

© 漢典

隩 國語辭典

隩ㄩˋyù
名
  1. 岸邊水流彎曲的地方。《文選·郭璞·江賦》:「揚皜毦,擢紫茸。蔭潭隩,被長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下·滇遊日記十一》:「其水漸且出峽,當前坳尖山之隩矣。」

  2. 可以居住的土地。《書經·禹貢》:「九州攸同,四隩既宅。」《文選·張衡·東京賦》:「掩觀九隩,靡地不營。」

形
  1. 暖和。《書經·堯典》:「厥民隩,鳥獸氄毛。」通「燠」。

隩ㄠˋào
名
  1. (一)​

  2. 之又音。

形
  1. 幽深。《莊子·天下》:「弱於德,強於物,其塗隩矣。」通「奧」。

© 漢典
【戌集中】【阜】 隩·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3

隩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 隩·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3

【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𠀤音奧。【爾雅·釋地】隩隈。【註】今江東呼爲浦隩。【說文】水隈崖也。

又【玉篇】藏也。【鄭語】申呂方疆,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註】隩,隱也。【莊子·天下篇】弱於德,强於物,其塗隩矣。【史記·封禪書】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

又【玉篇】亦作墺澳。【唐韻正】亦作𨞓。【漢敦煌長史武班𥓓】領校祕𨞓。𨞓,卽隩字。

又【廣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𠀤音郁。【廣韻】本作澳。水內曰隩。

又【集韻】四方土可居也。【書·禹貢】四隩旣宅。【傳】四方之宅已可居。【前漢·地理志】作四奧。

又【書·堯典】厥民隩。【傳】隩,室也。民攺歲,入此室處,以避風寒。【釋文】馬云:煖也。 【集韻】本作墺。

© 漢典
【卷十四】【𨸏】

隩 《说文解字》

【卷十四】【𨸏】
『說文解字』

水隈,崖也。从𨸏奧聲。烏到切

『說文解字注』

(隩)水隈厓也。厓、山邊也。引申之爲水邊。隈厓、謂曲邊也。釋丘曰。厓內爲隩。外爲鞫。毛詩。瞻彼淇奧。傳曰。奧、隈也。奥者、隩之叚借字也。又芮鞫之卽。毛曰。芮、水厓也。鞫、究也。鄭曰。芮之言內也。水之內曰隩。水之外曰鞫。漢書作𨸰。字林作㘲。从𨸏。奧聲。烏到切。按當於六切。三部。

© 漢典

隩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ɑu˥˧; jy˥˧ 唐代读音 qiuk qɑ̀u日语读音 KUMA韩语罗马 O现代韩语 오

客家话 [海陆腔] ruk7 au5 [梅县腔] juk7 [客英字典] au5 |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au5粤语 juk1 ou3潮州话 o3 [潮阳]oⁿ3 ,hiog4(hiok)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屋韻 入聲 郁小韻 於六切 三等 合口;影母 号韻 去聲 奥小韻 烏到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沃部 ;影母 沃部 ;王力系统:影母 覺部 ;影母 覺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隩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隩」 說文‧阜部「隩」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扷(ao4)
    2. 澚(ao4)
    3. 䮯(ao4)
    4. 嫯(ao4)
    5. 抝(ao4)
    6. 嶴(ao4)
    7. 驁(ao4)
    8. 㜩(ao4)
    9. 奥(ao4)
    10. 柪(ao4)
    11. 拗(ao4)
    12. 奧(ao4)
    13. 譽(yu4)
    14. 淢(yu4)
    15. 䳑(yu4)
    16. 硢(yu4)
    17. 藇(yu4)
    18. 鵒(yu4)
    19. 䂊(yu4)
    20. 燏(yu4)
    21. 饇(yu4)
    22. 翑(yu4)
    23. 饫(yu4)
    24. 㻰(yu4)
同部首
    1. 隞
    2. 䧢
    3. 鄂
    4. 䣎
    5. 郵
    6. 郿
    7. 鄼
    8. 陼
    9. 邿
    10. 䣠
    11. 阮
    12. 䧂
同筆畫
    1. 㒃
    2. 蔷
    3. 䍶
    4. 漈
    5. 踍
    6. 隤
    7. 鞆
    8. 嘗
    9. 廖
    10. 獌
    11. 嶋
    12. 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