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阿勃勒

拼音 ā bó lè

注音 ㄚ ㄅㄛˊ ㄌㄜˋ

阿勃勒 詞語解釋

國語辭典
阿勃勒ā bó lèㄚ ㄅㄛˊ ㄌㄜˋ
  1. 植物名。蘇木科鐵刀木屬,落葉喬木。樹木高大,樹姿優美,葉小,呈羽狀複葉。夏初開花,色澤黃亮,結圓筒狀莢果,暗褐色,內有紅褐色種子,可食。原產於喜馬拉雅山東部、中部,以至錫蘭。多用來作觀賞植物或行道樹。也稱為「波斯皁莢」。

© 漢典

阿勃勒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阿勃勒

  • 阿勃勒(Cassia fistula),是一種豆目、蝶形花科、毒豆屬的落葉小喬木或中等喬木,高達22m。葉柄即葉序軸無腺體;小葉3--4對,卵形至橢圓形,長8--15(20)cm。花長在約20到40釐米長的下垂狀腋生總狀花序。花的直徑約4到7釐米,花瓣5枚離生,大小略等,雄蕊10枚,花絲黃色彎成勾狀,其中有3枚特長、4枚中等而另3枚較短爲不孕性。花落後結出長棍棒狀不開裂莢果,長約30到60釐米,1.5到2.5釐米闊,需時一年才成熟,顏色由綠轉黑褐,每室有一種子,呈扁圓形有褐色光澤,果肉是瀝青狀黑色黏質,有一股刺鼻的氣味。
  • 阿勃勒是泰國國花,原產於南亞南部。分佈在巴基斯坦南部、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南部、西南部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的地區。阿勃勒的種子味甜可食用,亦有說有毒,有輕瀉作用,古埃及人用此來作瀉藥用。樹皮含單寧,可作紅色染料。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啊哟
      2. 啊哈
      3. 吖啶
      4. 啊喲
      5. 啊唷
      6. 腌臜
      7. 無樂
      8. 饶乐
      9. 凯乐
      10. 媽媽樂
      11. 祴乐
      12. 洒乐
    相關詞語
      1. 阿滥
      2. 阿那
      3. 阿干
      4. 阿顺
      5. 阿育王
      6. 阿么
      7. 天阿
      8. 九阿
      9. 雲阿
      10. 公正不阿
      11. 纤阿
      12. 儂阿
      13. 勒銜
      14. 勒姐
      15. 勒铭燕然
      16. 勒御
      17. 勒迫
      18. 勒紧裤带
      19. 钩勒
      20. 菴摩勒
      21. 柑勒
      22. 銀鈎鐵勒
      23. 惠司勒
      24. 绳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