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xì

sè

tà

ㄒㄧˋ

ㄙㄜˋ

ㄊㄚˋ

部首 門

部外 12

總筆畫 20

榻 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5DF

上包围结构

2511251134125154154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wgn

anorm

xdyy

77127

拼音 xì sè tà

注音 ㄒㄧˋ ㄙㄜˋ ㄊㄚˋ

部首 門 部外 12總筆劃 20

統一碼 95DF筆順 25112511341251541541

闟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闟

xì ㄒㄧˋ

  1. 安定。
  2. 長戟。
  3. 〔~然〕忽然;突然,如“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止。”
  4. 羣鳥聚集。

其它字義


● 闟

sè ㄙㄜˋ

     ◎ 古通“鈒”:“持矛而操~戟者旁車而趨。”

其它字義


● 闟

tà ㄊㄚˋ

  1. 物體落在地上發出的聲音:“~然投鐮於地。”
  2. 牀榻。
  3. 〔~茸(róng)〕同“闒茸”,地位卑賤的人,如“嫉妒~~。”
  4. 古通“蹋”。

英語 peacefully; quietly

法語 pacifiquement,tranquillement

© 漢典

闟 國語辭典

闟ㄒㄧˋxì
副
  1. 突然。《管子·小問》:「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視。」

  2. 安定。《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寢兵、休卒、養馬,世世昌樂,闟然更始。」

闟ㄊㄚˋtà
狀
  1. 形容物體墮落的聲音。《通俗編·聲音引韓詩外傳》:「闟然投鐮于地。」

© 漢典
【戌集上】【門】 闟·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闟 《康熙字典》

【戌集上】【門】 闟·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廣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𠀤音吸。【玉篇】戟名。【類篇】鋋也。【史記·商君傳】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註】顧野王云:鋋也。《方言》云: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鋋,其柄謂之矜。釋名云:戟格也。旁有格。【張衡·東京賦】闟戟轇轕。【註】闟鋋也。

又函也。【後漢·輿服志】屬車四十六乗,前驅有九斿雲䍐鳳凰闟戟。【註】薛綜曰:闟之言函也。取四戟函車邊。

又車名。【後漢·輿服志】獵車其飾重輞,縵輪繆龍繞之。一曰闟猪車,親校獵乗之。【註】魏文帝攺曰闟虎車。

又住立貌。【管子·小問篇】桓公北伐孤竹,未至𤰞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視。【註】闟,住立貌。

又【正韻】闔也。【韓愈·南山詩】闟闟屋摧霤。

又【集韻】安定意。【史記·匈奴傳】闟然更始。【註】闟,音㩉。安定意也。

又【韻會】闔也。

又【集韻】色入切,音歰。義同。

又【集韻】敵盍切【韻會】敵合切,𠀤音𦑲。土闟,谷名。【韻會】地理志:犍爲郡,漢陽山,漢水所出。

又地名。【前漢·匈奴傳】屠耆單于,卽引西南,留闟敦地。【後漢·馮異傳】又降匈奴于林闟頓王。【註】前漢書音義,闟音蹋。

又闟茸也。【文選·任昉彈劉整】整閭閻闟茸。【註】闟,土合反。【司馬遷·報任安書】爲掃除之吏,在闟茸之中。【註】闟,吐𦡳反。闟茸,猥賤也。茸,細毛。張揖訓訪,以爲闟獰劣也。

又作鈒。【史記·商君傳闟戟註】索隱曰:闟亦作鈒。

© 漢典

闟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 sɤ˥˧; tʰɑ˥˧ 日语读音 OCHITSUKU TOJIRU

客家话 [海陆腔] hip7 tap7 [客英字典] hip7 tap7 [台湾四县腔] hip7 tap7 [梅县腔] hip7粤语 kaap1 taap3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緝韻 入聲 吸小韻 許及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合部 ;王力系统:曉母 緝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闟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榻」。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榻」 說文‧木部「闟」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榻
𩰙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戲(xi4)
    2. 匸(xi4)
    3. 饩(xi4)
    4. 欯(xi4)
    5. 䲪(xi4)
    6. 滊(xi4)
    7. 墍(xi4)
    8. 稧(xi4)
    9. 㱱(xi4)
    10. 霼(xi4)
    11. 㳀(xi4)
    12. 䮎(xi4)
    13. 瘷(se4)
    14. 铯(se4)
    15. 涩(se4)
    16. 栜(se4)
    17. 㮦(se4)
    18. 雭(se4)
    19. 璱(se4)
    20. 槭(se4)
    21. 䨛(se4)
    22. 瀒(se4)
    23. 䊂(se4)
    24. 歰(se4)
    25. 狧(ta4)
    26. 闒(ta4)
    27. 鞜(ta4)
    28. 漯(ta4)
    29. 㯓(ta4)
    30. 䈳(ta4)
    31. 遝(ta4)
    32. 㣛(ta4)
    33. 澾(ta4)
    34. 闥(ta4)
    35. 拓(ta4)
    36. 䈋(ta4)
同部首
    1. 䦓
    2. 闕
    3. 閩
    4. 閜
    5. 䦟
    6. 䦫
    7. 闘
    8. 䦢
    9. 䦗
    10. 䦰
    11. 閆
    12. 閁
同筆畫
    1. 覻
    2. 蘙
    3. 礫
    4. 躃
    5. 㰕
    6. 鰕
    7. 䰉
    8. 㢞
    9. 甗
    10. 飃
    11. 䜖
    12. 鰛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