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閩劇

拼音 mǐn jù

注音 ㄇㄧㄣˇ ㄐㄩˋ

閩劇 詞語解釋

解釋
戲曲劇種。流行於福建東部沿海地區和建陽、三明等地以及臺灣。1917年前後,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講戲、儒林戲、嘮嘮戲融合而成。初名“福州戲”,後改今稱。唱腔分江湖、洋歌、逗腔、小調四類,曲牌體。劇目有《煉印》、《荔枝換絳桃》等。
-----------------
國語辭典
閩劇mín jùㄇㄧㄣˊ ㄐㄩˋ
  1.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和臺灣的劇種。從明末開始發展至今,在發展過程中曾受徽劇和京劇等的影響。主要伴奏樂器有梆笛、二胡及嗩吶等,所使用的曲調則有逗腔、揚歌、江湖和小調等四類。也稱為「福州戲」。

© 漢典

閩劇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閩劇

  • 閩劇又稱福州戲,福建地方戲曲之一。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唸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閩中、閩東、閩北地區,並傳播到臺灣和東南亞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戲與清初的平講戲、江湖戲,在清末(光緒至宣統年間)融合而成的多聲腔劇種,俗稱“前三合響”,雅稱“榕腔”或“閩腔”。
  • 2006年5月20日,由福州閩劇院申報的“福州閩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民居
      2. 澠池縣
      3. 敏對
      4. 愍濟
      5. 敏遜
      6. 敏辯
      7. 敏活
      8. 夷踞
      9. 割據
      10. 省句
      11. 惡草具
      12. 輻聚
      13. 設簴
    相關詞語
      1. 閩川
      2. 閩隸
      3. 閩荒
      4. 閩派
      5. 閩虻
      6. 閩江
      7. 濂洛關閩
      8. 七閩
      9. 洛閩
      10. 八閩
      11. 劇縣
      12. 劇幕
      13. 劇事
      14. 劇情
      15. 劇作家
      16. 劇氣
      17. 薌劇
      18. 電視劇
      19. 五劇
      20. 婺劇
      21. 剸繁治劇
      22. 皮黃劇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