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qǐn

ㄑㄧㄣˇ

部首 金

部外 7

總筆畫 12

繁體 鋟

鋟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513

左右结构

3111551145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vpc

opsme

pxwx

87747

拼音 qǐn

注音 ㄑㄧㄣˇ

部首 金 部外 7總筆劃 12

統一碼 9513筆順 311155114554

標

锓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鋟

(鋟)

qǐn ㄑㄧㄣˇ

     ◎ 雕刻:~版。

英語 carve

德語 schnitzen, meißeln (V)

© 漢典

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鋟

鋟 qǐn

〈動〉

刻 [carve]。如:鋟木(刻書版。也指刻版印書);鋟板(刻書版。也作“鋟梓”);鋟棗(刻印書籍。因古代木刻書的書板多以棗木爲材料,所以稱刻印之事爲鋟棗);鋟梓(刻板印刷);鋟本(刻本)。特指雕刻書板

俾臣序之,將重鋟而傳於世。——明· 方孝孺《蜀鑑》序

© 漢典
【戌集上】【金】 鋟·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7

鋟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锓”字頭,請參考“鋟”字。)
【戌集上】【金】 鋟·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7

【集韻】千廉切,音籤。刻也。【公羊傳·定八年】睋而鋟其板。【註】以爪刻其板。或作鑯。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稔切,音寢。

又【集韻】【韻會】𠀤子鴆切,音浸。義𠀤同。

又【集韻】子朕切,音䤐。【博雅】錐也。

又【集韻】【韻會】千尋切【正韻】千林切,𠀤音侵。義同。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將廉切,𠀤音尖。【博雅】銳也。

© 漢典

锓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n˨˩˦

粤语 cim1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锓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鋟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昑(qin3)
    2. 㓎(qin3)
    3. 寖(qin3)
    4. 螼(qin3)
    5. 㝲(qin3)
    6. 赾(qin3)
    7. 笉(qin3)
    8. 㾛(qin3)
    9. 䠴(qin3)
    10. 寝(qin3)
    11. 鋟(qin3)
    12. 梫(qin3)
同部首
    1. 钓
    2. 鿏
    3. 镘
    4. 锼
    5. 键
    6. 铬
    7. 镯
    8. 镁
    9. 锊
    10. 䦂
    11. 锰
    12. 铓
同筆畫
    1. 渷
    2. 葑
    3. 欽
    4. 鈎
    5. 䀃
    6. 䪨
    7. 葙
    8. 辇
    9. 愀
    10. 揔
    11. 㼰
    12. 䙾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