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ūn

ㄗㄨㄣ

部首 金

部外 12

總筆畫 20

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40F

左右结构

34112431431253511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usf

ctwi

pufd

88146

拼音 zūn

注音 ㄗㄨㄣ

部首 金 部外 12總筆劃 20

統一碼 940F筆順 34112431431253511124

鐏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鐏

zūn ㄗㄨㄣˉ

  1. 戈柄下端的圓錐形金屬套:“進戈者前其~。”
  2. 古同“樽”,古代的酒杯:“狼籍盤與~。”
  3. 古書上說的一種農具。
  4. 姓。

英語 cap

法語 extrémité de bout de lance

© 漢典

鐏 國語辭典

鐏ㄗㄨㄣzūn
名
  1. 戈柄下端銅製的圓錐形部分。《說文解字·金部》:「鐏,柲下銅也。」《新唐書·卷一二五·張說傳》:「是猶倒持劍戟,示人鐏柄,臣竊為陛下不取。」

© 漢典
【戌集上】【金】 鐏·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鐏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鐏·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唐韻】徂寸切【集韻】【韻會】徂悶切,𠀤鱒去聲。【說文】柲下銅也。【禮·曲禮】進戈者前其鐏。【註】銳底曰鐏,取其鐏也。【疏】鐏在尾而鈍,鈍向人爲敬,所以前鐏後刃也。

又【廣韻】【正韻】祖悶切【集韻】祖寸切,𠀤尊去聲。

又【集韻】祖管切【正韻】作管切,𠀤音纂。

又【集韻】租昆切,音尊。義𠀤同。

© 漢典
【卷十四】【金】

鐏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柲下銅也。从金尊聲。徂寸切

『說文解字注』

(鐏)柲下銅也。曲禮曰。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進矛?者前其鐓。注云。後刃、敬也。三兵鐏鐓雖在下。猶爲首也。銳底曰鐏。取其鐏地。平底曰鐓。取其鐓地。按鐏地、可入地。鐓地、箸地而已。知古鐓讀如敦也。鄭析言之。許渾言不析者、葢銳鈍皆可爲。非必戈銳而矛?鈍也。曲禮或互文耳。从金。尊聲。徂寸切。十三部。

© 漢典

鐏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uən˥ 日语读音 ISHIZUKI韩语罗马 CWUN现代韩语 준

客家话 [海陆腔] zun1 [台湾四县腔] zun1 [梅县腔] zun1 [客英字典] zun1 zun5粤语 zyun3

近代音 中古音 從母 慁韻 去聲 鐏小韻 徂悶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痕部 ;王力系统:從母 文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鐏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鐏」 說文‧金部「鐏」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𨱔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鱒(zun1)
    2. 遵(zun1)
    3. 鳟(zun1)
    4. 樽(zun1)
    5. 墫(zun1)
    6. 嶟(zun1)
    7. 噂(zun1)
    8. 鶎(zun1)
    9. 繜(zun1)
    10. 罇(zun1)
    11. 尊(zun1)
    12. 鷷(zun1)
同部首
    1. 銣
    2. 鑖
    3. 鋭
    4. 釢
    5. 鐩
    6. 鐁
    7. 錏
    8. 鍑
    9. 鑇
    10. 鋓
    11. 錹
    12. 䤻
同筆畫
    1. 灂
    2. 䕳
    3. 䵖
    4. 鶿
    5. 鷀
    6. 鰘
    7. 臛
    8. 癦
    9. 䚫
    10. 鹹
    11. 籍
    12. 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