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iú

liù

ㄌㄧㄡˊ

ㄌㄧㄡˋ

部首 金

部外 10

總筆畫 18

簡體 镏

劉 磂 鐂 镏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93A6

左右結構

341124313545325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qyl

chhw

pryk

87162

拼音 liú liù

注音 ㄌㄧㄡˊ ㄌㄧㄡˋ

部首 金 部外 10總筆劃 18

基本區 93A6筆順 341124313545325121

鎦 基本解釋

● 鎦

liú ㄌ〡ㄡˊ


  1. 同“劉”。殺。《玉篇•金部》:“鎦,古劉字。”《廣韻•尤韻》:“鎦,殺也。”
  2. 鎦金,用溶解在水銀裡的金子塗刷在銀胎或銅胎器物上,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鍍金方法。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北内外•千佛寺》:“尊天二十四像,穆肅慈猛,相具神足,衣冠法故,範鎦質良。”
  3. 化學元素“鑥”的舊譯。
  4. 姓。《篇海類編•珍寳類•金部》:“鎦,姓。”

● 鎦

liù ㄌㄧㄡˋ


  1. 釜。《集韻•宥韻》:“梁州謂釜曰鎦。”甑。《增補五方元音•牛韻》:“鎦,甑也。”
  2. 方言。鎦子,戒指。

英語 distil; lutetium; surname

法語 Lutécium

【漢典】

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鎦

鎦 liú

動

(1) 同「劉」。殺戮 [kill]

鎦,殺也。——《說文》

(2) 鎦金 [gold-plating]

尊天二十四像,穆肅慈猛,相具神足,衣冠法故,範鎦質良。——明· 劉侗、 於奕正《帝京景物略》

名

(1) 姓

(2) 另見 liù

常用詞組


鎦金
 

基本詞義


◎ 鎦

鎦 liù

名

(1)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當於現在的鍋 [a kind of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梁州謂釜曰鎦。——《集韻》

(2) 〈方〉∶鎦子,戒指 [ring]。如:手鎦

(3) 另見 liú

常用詞組


鎦子
【漢典】

鎦 國語辭典

鎦ㄌㄧㄡˊliú
名
  1. 同「劉 」。《玉篇·金部》:「鎦,古劉字。」

  2. (lutecium,Lu)​化學元素。原子序71。為鐿中分出的稀土金屬。也稱為「鑥」。

【漢典】
【戌集上】【金】 鎦·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0

鎦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鎦·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說文】殺也。【徐鍇曰】說文無劉字,偏旁有之,此字又史傳所不見,疑此卽劉字也。从金从丣,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爾。◎按玉篇作古文劉字。

又【集韻】力救切,音溜。梁州謂釜曰鎦。【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或謂之酢鎦。

【漢典】
【卷十四】【金】

↳鐂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鎦」字頭,请參考「鐂」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殺也。力求切〖注〗徐鍇曰:“《說文》無劉字,偏㫄有之,此字又史傳所不見,疑此即劉字也。从金从戼,刀字屈曲,傳寫誤作田尔。”

《說文解字注》

(⿰金⿱丣刀) 殺也。 般庚:重我民,無盡劉。君奭:咸劉厥敵。左傳成十三年:䖍劉我邊垂。釋詁:劉,殺也。書孔傳、左杜注同。 从金刀。 此會意。从金,殺義未著,必从金刀而後著。 丣聲。 丣者,古文酉也。力求切。三部。此篆二徐皆作鐂,別無劉篆。鐂,古書䍐用。古未有姓鐂者,且與殺義不協。其義訓殺、則其文定當作劉。楚金疑脫劉篆,又疑鐂之丣下本作刀,轉寫譌田。後說是也。竹部有䉧,劉聲。水部有瀏,劉聲。又劉劉,杙。又劉向、劉歆。以許訂許,此必作劉。若無劉字,劉聲無本矣。今輒更正篆文,以𢧵斷衆疑。至若此字丣聲、非丣聲,絕無可疑者。二徐固皆不誤。葢凡丣聲之字皆取㬪韵而又雙聲。丣丣皆在古音第三部,而各有其雙聲,故二聲不可淆混。東漢一代持卯金刀之說,謂東卯西金,從東方王於西也。此乃讖緯鄙言。正馬頭人,人持十,屈中,止句一例。所謂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之野言。許之所以造說文者,正爲此等。矯而煣之,𨽌而桰之,使六書大明。以視何休之恃此說經,其相去何如也。正劉爲劉,許君之志也。或疑其有忌諱而隱之。夫改字以惑天下後世,君子不出於此。

【漢典】

鎦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ou˧˥; liou˥˧ 日语读音 KOSHIKI

客家话 [宝安腔] liu2 [客语拼音字汇] liu2粤语 lau4 lau5

近代音 來母 尤侯韻 去聲 溜小空;中古音 來母 尤韻 平聲 劉小韻 力求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蕭部 ;王力系统:來母 幽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鎦」 說文‧金部   「鎦」 「镏」 「鎦」
說文小篆 隸書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劉
磂
鐂
镏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懰(liu2)
    2. 飀(liu2)
    3. 摎(liu2)
    4. 䶉(liu2)
    5. 镠(liu2)
    6. 斿(liu2)
    7. 㳅(liu2)
    8. 㵳(liu2)
    9. 榴(liu2)
    10. 旈(liu2)
    11. 駵(liu2)
    12. 媹(liu2)
    13. 鷚(liu4)
    14. 碌(liu4)
    15. 㽌(liu4)
    16. 䄂(liu4)
    17. 翏(liu4)
    18. 澑(liu4)
    19. 塯(liu4)
    20. 馏(liu4)
    21. 餾(liu4)
    22. 陆(liu4)
    23. 鬸(liu4)
    24. 六(liu4)
同部首
    1. 鏸
    2. 銩
    3. 鏑
    4. 䥫
    5. 鎱
    6. 䤮
    7. 鋁
    8. 鏢
    9. 鏲
    10. 䤶
    11. 鈫
    12. 錞
同筆畫
    1. 蟱
    2. 貙
    3. 儭
    4. 蟙
    5. 鞮
    6. 鞣
    7. 䉔
    8. 颹
    9. 𠘞
    10. 㩥
    11. 臏
    12. 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