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qí

ㄑㄧˊ

部首 金

部外 8

總筆畫 16

簡體 锜

锜 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9321

左右结构

34112431134125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dsk

ckmr

pgaj

84121

拼音 qí

注音 ㄑㄧˊ

部首 金 部外 8總筆劃 16

統一碼 9321筆順 3411243113412512

錡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錡

qí ㄑㄧˊ

  1. 古代一種三足的釜。
  2. 古代一種鑿木工具。

英語 a kind of pen; a kind of chisel

德語 meißeln, schummeln ,Qi (Eig, Fam)

法語 chaudron

© 漢典

錡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錡 qí

〈名〉

(1) (形聲。從金,奇聲。本義:釜之有足者)

(2) 同本義 [a pot with feet]

於以湘之,維錡及釜。——《詩·召南·採蘋》

(3) 一種兵器,矛屬,齊刃如鑿 [spear]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詩·豳風·破斧》

© 漢典

錡 國語辭典

錡ㄑㄧˊqí
名
  1. 一種鑿子。《詩經·豳風·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錡。」

  2. 一種盛物的器具,底有三足。《詩經·召南·采蘋》:「于以湘之,維錡及釜。」漢·毛亨·傳:「錡,釜屬。有足曰錡,無足曰釜。」《左傳·隱公三年》:「筐筥錡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3. 姓。如漢代有錡華。

© 漢典
【戌集上】【金】 錡·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8

錡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 錡·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8

【廣韻】渠綺切【集韻】【韻會】【正韻】巨綺切,𠀤音技。釜也。【詩·召南】維錡及釜。【註】有足曰錡,無足曰釜。【釋文】錡,其綺反。三足釜也。【左傳·隱三年】筐筥錡釜之器。【揚子·方言】鍑,江淮𨻰楚之閒謂之錡。

又【唐韻】魚綺切【集韻】【韻會】語綺切,𠀤音螘。義同。【說文】鉏䥏也。

又【張衡·西京賦】武庫禁兵,設在蘭錡。【註】兵器架也。受他兵曰蘭,受弩曰錡。【釋文】錡,魚几反。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錡氏。【釋文】錡,魚綺反。【前漢·藝文志】雒陽錡華賦九篇。【註】錡,姓。華,名。

又人名。【孟子】北宮錡。【左傳·宣十四年】晉魏錡。

又【定十一年】公爲與其嬖僮汪錡乗。【釋文】錡,𠀤魚綺反。

又澗名。【左傳·昭二十二年】榮錡氏。【註】河南鞏縣有榮錡澗。【釋文】錡,魚綺反。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岩阤甗錡。【註】甗錡,隆屈窊折貌。錡,音嶬。

又【陸機·文賦】固崎錡而難便。【註】崎錡,不安貌。錡,音擬。

又【廣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奇。【廣韻】鑿屬。【集韻】釜屬。【詩·豳風】又缺我錡。【傳】鑿屬曰錡。【釋文】錡,巨宜反。韓詩云:木屬。

© 漢典
【卷十四】【金】

錡 《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鉏䥏也。从金奇聲。江淮之閒謂釜曰錡。魚綺切

『說文解字注』

(錡)鉏䥏也。豳風。旣破我斧。又缺我錡。傳曰。鑿屬曰錡。此葢所謂鉏䥏者與。字或作奇。从金。奇聲。魚綺切。古音在十七部。按豳風音義巨宜反。江淮之閒謂釡錡。大徐錡上有曰字。召南。維錡及釡。傳曰。錡、釡屬。有足曰錡。方言曰。鍑、江淮陳楚之閒謂之錡。郭云。或曰三腳釡也。音技。按詩、左傳皆錡釡並言。然則本以有足別於?。而江淮語同之耳。

© 漢典

錡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 日语读音 NOKOGIRI KAMA韩语罗马 KI UY现代韩语 기

客家话 [海陆腔] ki3 ri3 ki5 [客英字典]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ji3 ki5粤语 ji2 kei4潮州话 ki5 i2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上聲 倚小空;中古音 群母 支韻 平聲 竒小韻 渠羈切 三等 開口;群母 紙韻 上聲 技小韻 渠綺切 三等 開口;疑母 紙韻 上聲 螘小韻 魚倚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歌部 ;王力系统:羣母 歌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錡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錡」 說文‧金部「錡」「锜」 「錡」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锜
𨪆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䰇(qi2)
    2. 骑(qi2)
    3. 簯(qi2)
    4. 祇(qi2)
    5. 螧(qi2)
    6. 軝(qi2)
    7. 騹(qi2)
    8. 綦(qi2)
    9. 藄(qi2)
    10. 跂(qi2)
    11. 祁(qi2)
    12. 簱(qi2)
同部首
    1. 鐝
    2. 鑧
    3. 鈝
    4. 鋢
    5. 銛
    6. 鏔
    7. 鋶
    8. 銹
    9. 䥑
    10. 鑣
    11. 錉
    12. 䥃
同筆畫
    1. 𠐖
    2. 鞙
    3. 靜
    4. 薈
    5. 䙕
    6. 嬳
    7. 歕
    8. 㷷
    9. 檝
    10. 篔
    11. 鴢
    12. 瘷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