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ān

ㄅㄢ

部首 辛

部外 11

總筆畫 18

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FAC

左中右结构

414311341344143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yuh

yjykj

sess

00441

拼音 bān

注音 ㄅㄢ

部首 辛 部外 11總筆劃 18

統一碼 8FAC筆順 414311341344143112

辬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辬

bān ㄅㄢˉ

  1. 雜色花紋;顏色駁雜不純。《説文•文部》:“辬,駁文也。”段玉裁注:“謂駁襍之文曰辬也。馬色不純曰駁,引伸為凡不純之偁。”《廣雅•釋詁三》:“辬,文也。”
  2. 頭髮花白。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文部》:“辬,頭黑白半曰頒,亦辬之假借字。”《淮南子•泰族》:“市買不豫賈,田漁皆讓長,而辬白不戴負,非法之所能致也。”高誘注:“辬白,頭有白髮。”
  3. 通“徧(biàn)。周遍。清顧藹吉《隸辨•線韻》:“辬,以辬為徧,亦聲相近而借也。”《樊毅脩華嶽碑》:“乃列祀典,辬於羣神。”
© 漢典
【酉集下】【辛】 辬·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辬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辛】 辬·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廣韻】布還切【集韻】逋還切,𠀤音班。【說文】駁也。【廣韻】同斑。

© 漢典
【卷九】【文】

辬 《说文解字》

【卷九】【文】
『說文解字』

駁文也。从文辡聲。布還切

『說文解字注』

(辬)駁文也。謂駁襍之文曰辬也。馬色不純曰駁。引伸爲凡不純之偁。辬之字多或體。易卦之賁字,上林赋之斒字,史記璸斒,漢書文𨕖玢豳,俗用之斑字皆是。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廢矣,又或假班爲之。如孟堅之得氏以楚人謂虎文曰斑,卽虍部虨字也,作辬斑近是,而漢書作班,頭黑白半曰頒。亦辬之假借字。許知爲不純之文,以从辡知之。辧辯字皆从辡。从文。辡聲。此舉形聲包會意。布還切。十四部。

© 漢典

辬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Ąn˥

近代音 中古音 幫母 𠜂韻 平聲 班小韻 布還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寒部 ;王力系统:幫母 元部 ;

官话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辬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辬」 說文‧文部「辬」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癍(ban1)
    2. 𠔯(ban1)
    3. 般(ban1)
    4. 搫(ban1)
    5. 頒(ban1)
    6. 朌(ban1)
    7. 褩(ban1)
    8. 鳻(ban1)
    9. 𠔀(ban1)
    10. 颁(ban1)
    11. 攽(ban1)
    12. 斒(ban1)
同部首
    1. 辩
    2. 辯
    3. 辞
    4. 辣
    5. 䢃
    6. 辛
    7. 辠
    8. 辨
    9. 辝
    10. 䢄
    11. 辜
    12. 辮
同筆畫
    1. 襡
    2. 癗
    3. 㪫
    4. 礐
    5. 嚣
    6. 䉑
    7. 𠆚
    8. 艟
    9. 䜊
    10. 㒟
    11. 簟
    12. 蹝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