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niǎn

ㄋㄧㄢˇ

部首 足

部外 10

總筆畫 17

𧿸 𨃨 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E4D

左右结构

251212151312215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hne

rmstv

jieh

67132

拼音 niǎn

注音 ㄋㄧㄢˇ

部首 足 部外 10總筆劃 17

統一碼 8E4D筆順 25121215131221534

蹍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蹍

niǎn ㄋㄧㄢˇ

  1. 踩,踏:“~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
  2. 方言,追趕(亦作“攆”):他跑得飛快,狗也~不上。
© 漢典

蹍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蹍 niǎn

〈動〉

蹈,踩 [trample]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莊子·庚桑楚》。成玄英疏:“踐,踏也,履也。”

當足見蹍,值輪被轢。——張衡《西京賦》

© 漢典

蹍 國語辭典

蹍ㄓㄢˇzhǎn
動
  1. 踐踏。《莊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忿狷》:「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

© 漢典
【酉集中】【足】 蹍·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蹍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 蹍·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廣韻】知演切【集韻】【韻會】知輦切,𠀤音展。【博雅】履也。【玉篇】足踏貌。【類篇】踐也。【莊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音義】蹍,蹈也。【張衡·西京賦】當足見蹍。【註】足所蹈爲蹍。

又【集韻】【正韻】𠀤尼展切,音碾。與趁同。

© 漢典
【卷二】【足】

躔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蹍”字頭,請參考“躔”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踐也。从足廛聲。直連切

『說文解字注』

(躔)踐也。方言。躔、歷行也。日運爲躔。从足。廛聲。直連切。十四部。

© 漢典

蹍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iæn˨˩˦ 日语读音 HUM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an3 [宝安腔] zen3 [海陆腔] zhan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1 ngan2 zan3粤语 nin5 zin2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寒部 ;王力系统:泥母 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蹍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躔」。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躔」 說文‧足部「蹍」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𧿸
𨃨
躔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攆(nian3)
    2. 辇(nian3)
    3. 榐(nian3)
    4. 㘝(nian3)
    5. 辗(nian3)
    6. 涊(nian3)
    7. 㞋(nian3)
    8. 䚓(nian3)
    9. 焾(nian3)
    10. 㜤(nian3)
    11. 䟢(nian3)
    12. 撚(nian3)
同部首
    1. 踇
    2. 躒
    3. 蹦
    4. 䟭
    5. 趼
    6. 趷
    7. 䟩
    8. 蹰
    9. 䟢
    10. 蹈
    11. 蹎
    12. 跃
同筆畫
    1. 鮞
    2. 䴵
    3. 壖
    4. 䒄
    5. 磱
    6. 簌
    7. 㵷
    8. 鞝
    9. 儲
    10. 䙛
    11. 尷
    12. 醢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