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zhí

ㄓˊ

部首 足

部外 8

總筆畫 15

繁體 躑

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E2F

左右结构

25121214311345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hub

rmtkl

jigy

67127

拼音 zhí

注音 ㄓˊ

部首 足 部外 8總筆劃 15

統一碼 8E2F筆順 251212143113452

標

踯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躑

(躑)

zhí ㄓˊ

  1. 〔~躅〕徘徊不進,如“他~~在街頭”。
  2. (躑)

英語 waver, hesitate, be irresolute

德語 aufhalten, aufhören ,zögernd

法語 hésiter,s'arrêter

© 漢典

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躑

躑 zhí

〈動〉

(1) 徘徊 [pace up and down]

躑於六閒。——《視學及士習文體策》

(2) 又如:躑跼(徘徊不進的樣子)

(3) 蹬踢 [treadle and kick]

喜則齊鼻,怒則奮躑。——唐· 柳宗元《牛賦》

(4) 又如:躑踏(蹬踢跳躍)

常用詞組


躑躅
© 漢典
【酉集中】【足】 躑·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5

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踯”字頭,請參考“躑”字。)
【酉集中】【足】 躑·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5

【廣韻】【集韻】【韻會】直炙切【正韻】直隻切,𠀤音擲。蹢,亦作躑。躑躅,行不進也。【後漢·隗囂傳】得以數千躑躅三輔。【註】躑躅,猶踟躕也。

又【蘇竟傳】或躑躅帝宮。【註】謂上下不去也。【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詳躅字註。

© 漢典

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粤语 zaak6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踯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秇(zhi2)
    2. 臷(zhi2)
    3. 值(zhi2)
    4. 㯰(zhi2)
    5. 瓡(zhi2)
    6. 聀(zhi2)
    7. 執(zhi2)
    8. 犆(zhi2)
    9. 直(zhi2)
    10. 蟙(zhi2)
    11. 慹(zhi2)
    12. 植(zhi2)
同部首
    1. 蹭
    2. 蹅
    3. 跪
    4. 躥
    5. 䠟
    6. 躙
    7. 蹃
    8. 䟪
    9. 蹔
    10. 跕
    11. 䠏
    12. 跳
同筆畫
    1. 璡
    2. 黅
    3. 樠
    4. 𠏧
    5. 磝
    6. 皞
    7. 斢
    8. 磍
    9. 谴
    10. 墺
    11. 嫿
    12. 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