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é

ㄐㄧㄝˊ

部首 足

部外 6

總筆畫 13

𨕽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DF2

左右結構

251212134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hwk

rmomr

jiaj

68161

拼音 jié

注音 ㄐㄧㄝˊ

部首 足 部外 6總筆劃 13

基本區 8DF2筆順 2512121341251

跲 基本解釋

● 跲

jié ㄐㄧㄝˊ


  1. 絆倒:「鼠前而兔後,趨則~,走則顛。」
  2. (蹄)趾:「得白騾,蹄~都白,日行二百里。」

英語 hood, cowl, turban; stumble

德語 stolpern

法語 faux pas

【漢典】

跲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跲 jiá

動

絆倒 [trip and fall;stumble over]

鼠前兔後,趨則跲,走則顛。——《呂氏春秋》

【漢典】

跲 國語辭典

跲ㄐㄧㄚˊjiá
動
  1. 絆倒、跌倒。《呂氏春秋·慎大覽·不廣》:「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

形
  1. 言語受阻而不通暢。《禮記·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唐·孔穎達·正義:「將欲發言,能豫前思定,然後出口,則言得流行,不有躓蹶也。」

【漢典】
【酉集中】【足】 跲·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跲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 跲·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廣韻】【正韻】古洽切【集韻】【韻會】訖洽切,𠀤音夾。【說文】躓也。【禮·中庸】言前定則不跲。【疏】言得流行,不有躓蹶。【爾雅·釋言】𨂬跲也。

又【廣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𠀤音劫。【博雅】代也。

又【廣韻】巨業切【集韻】極業切,𠀤音㭘。

又【集韻】訖立切,音急。義𠀤同。

【漢典】
【卷二】【足】

跲 《說文解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躓也。从足合聲。居怯切

《說文解字注》

(跲)躓也。中庸。言前定、則不跲。从足。合聲。居怯切。七部。

【漢典】

跲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ɛ˧˥ 日语读音 TSUMAZUKU

客家话 [海陆腔] kap7 giap7 [梅县腔] kap7 [台湾四县腔] kap7 giap7 [客英字典] kap7 giap7粤语 gaap3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洽韻 入聲 夾小韻 古洽切 二等 開口;見母 業韻 入聲 劫小韻 居怯切 三等 開口;群母 業韻 入聲 跲小韻 巨業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合部 ;王力系统:見母 緝部 ;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跲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跲」 說文‧足部「跲」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𨕽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㸅(jie2)
    2. 䣠(jie2)
    3. 䅥(jie2)
    4. 結(jie2)
    5. 㔾(jie2)
    6. 羯(jie2)
    7. 䌖(jie2)
    8. 龰(jie2)
    9. 嶻(jie2)
    10. 㞯(jie2)
    11. 䂃(jie2)
    12. 嵑(jie2)
同部首
    1. 跜
    2. 䠏
    3. 踍
    4. 踞
    5. 躎
    6. 躉
    7. 䠚
    8. 跬
    9. 跚
    10. 踇
    11. 趻
    12. 䟤
同筆畫
    1. 塰
    2. 禘
    3. 甃
    4. 戦
    5. 溵
    6. 碆
    7. 滈
    8. 嫟
    9. 酪
    10. 㝥
    11. 硹
    12. 慥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