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dié

ㄉㄧㄝˊ

部首 足

部外 6

總筆畫 13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DEE

左右结构

2512121154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khgf

rmmig

jihb

61114

拼音 dié

注音 ㄉㄧㄝˊ

部首 足 部外 6總筆劃 13

統一碼 8DEE筆順 2512121154121

跮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跮

dié ㄉㄧㄝˊ

  1. 〔~踱(duó)〕走路忽前忽後的樣子。
  2. 〔~~〕忽然後退的樣子。

英語 hasty walking

© 漢典

跮 國語辭典

跮ㄔˋchì
動
  1. 走路忽進忽退。《集韻·去聲·至韻》:「跮,乍前卻也。」

© 漢典
【酉集中】【足】 跮·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跮 《康熙字典》

【酉集中】【足】 跮·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廣韻】丑利切【集韻】丑二切,𠀤音杘。【玉篇】跮踱,乍前乍卻。【史記·司馬相如傳】跮踱輵容以委麗兮。【註】張揖曰:跮踱,疾行互前卻也。

又【類篇】一曰忿戾。

又【廣韻】丑栗切【集韻】敕栗切,𠀤音抶。躌也。

又【集韻】徒結切,音耊。義同。躌字原从足从無作。

© 漢典

跮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iɛ˧˥ 越南语 chọi

客家话 [海陆腔] zhi5 zhit7 [梅县腔] tje5 [台湾四县腔] zih5 tsiit7 [客英字典] zhi5粤语 ci3潮州话 ti3

近代音 中古音 徹母 質韻 入聲 抶小韻 丑栗切 三等 開口;徹母 至韻 去聲 杘小韻 丑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屑部 ;王力系统:定母 質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跮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疊(die2)
    2. 槢(die2)
    3. 峌(die2)
    4. 耋(die2)
    5. 眰(die2)
    6. 䏲(die2)
    7. 㩸(die2)
    8. 䞇(die2)
    9. 㫼(die2)
    10. 軼(die2)
    11. 蹀(die2)
    12. 耊(die2)
同部首
    1. 跣
    2. 䟷
    3. 踌
    4. 跾
    5. 跩
    6. 蹯
    7. 䠖
    8. 跗
    9. 跋
    10. 䠁
    11. 䠚
    12. 䠰
同筆畫
    1. 筧
    2. 䄕
    3. 楞
    4. 溤
    5. 䣘
    6. 䎸
    7. 㴲
    8. 彚
    9. 㴷
    10. 搡
    11. 䔆
    12. 琞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