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zhě

ㄓㄜˇ

部首 赤

部外 9

總筆畫 16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D6D

左右结构

12132341213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ofj

gcjka

bnob

44260

拼音 zhě

注音 ㄓㄜˇ

部首 赤 部外 8總筆劃 15

統一碼 8D6D筆順 121323412132511

通 標

赭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赭

zhě ㄓㄜˇ

     ◎ 紅褐色:~石(礦物,土狀赤鐵礦,可做顏料)。~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

英語 reddish brown; hematite; ochre

德語 ocker, Ocker (S)

法語 ocre

© 漢典

赭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赭 zhě

〈名〉

(1) 紅土 [red soil]

赭,赤土也。——《說文》

偷長以赭污其衣裙。——《漢書·張敞傳》

其土則丹青赭堊。——《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

(2) 又如:赭堊(紅土與白土)

(3) 赤紅如赭土的顏料,古人用以飾面 [ocher dye]

赫如渥赭,公言賜爵。——《詩·邶風·簡兮》

(4) “赭衣”的簡稱 [red worn by convicts dress]

田叔鉗赭,志於夷戮。——《宋書》

(5) 又如:赭徒(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稱)

(6)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蕪景象 [barren land]。如:赭盡(謂使山野草木空盡而成赤地)

(7) 山名 [Zhe mountain]。在浙江省蕭山縣東北。山石呈赭色,故名

詞性變化

◎ 赭 zhě

〈動〉

(1) 染成紅色 [dye red]

或赭其垣。——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又如:赭紅袍(血濺衣袍,使成紅色。比喻戰鬥激烈);赭面(以赤色塗臉。亦指以赤色塗紅的臉);赭顏(因酒醉而臉紅)

(3) 因羞愧而臉紅 [blush]

人戲稱曰:“公之《春秋》,亦權倚閣乎?”秩色頗赭。—— 宋· 彭乘《墨客揮犀》

(4) 施加罪罰 [punish]。如:赭墨(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罰)

(5) 伐盡樹木,使山嶺赤裸呈赭色。如:赭山(伐盡山上的樹木)

◎ 赭 zhě

〈形〉

(1) 紅色、赤紅色 [reddish-brown]

赭,赤也。——《廣雅·釋器》

桃湯赭鞭。——《漢書·王莽傳》。師古曰:“赭,赤也。”

(2) 又如:赭袍(紅袍);赭衣(古時囚犯穿赤褐色衣,因以赭衣代稱囚犯);赭黃(天然的褐鐵礦);赭鞭(赤色的鞭);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赭紅、赭赤(紅褐色)

(3) 赤裸 [bare]

羣飲源槁,回食野赭。——唐· 柳宗元《晉問》

常用詞組


赭石
© 漢典

赭 國語辭典

赭ㄓㄜˇzhě
名
  1. 紅褐色的土。《說文解字·赤部》:「赭,赤土也。」《管子·地數》:「上有赭者,下有鐵。」

形
  1. 紫紅色的。如:「赭衣」。《新五代史·卷五二·雜傳·杜重威傳》:「契丹賜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諸軍。」

動
  1. 燒光、燒盡。《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唐·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黔其廬,赭其垣,以示其無有。」

© 漢典
【酉集中】【赤】 赭·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赭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赤】 赭·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𠀤音者。【說文】赤土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靑赭堊。【註】赭,今之赤土也。

又【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疏】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史記·秦始皇紀】伐湘山樹赭其山。【前漢·禮樂志】霑汗赤沫流赭。

又赭衣,罪人服。【前漢·𠛬法志】赭衣塞路。【荀子·正論篇】殺赭衣而不準。【註】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 漢典
【卷十】【赤】

赭 《说文解字》

【卷十】【赤】
『說文解字』

赤土也。从赤者聲。之也切

『說文解字注』

(赭)赤土也。邶風赫如渥赭、卽秦風之顔如渥丹。故箋訓赭爲丹。古秦風、毛亦作渥赭。是以韓詩作沰。沰與赭音義皆同也。管子地數篇云。上有赭者下有鐵。是赭之本義爲赤土也。引申爲凡赤。从赤。者聲。之也切。古音在五部。

© 漢典

赭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ɤ˨˩˦ 唐代读音 jiǎ日语读音 AKATSUCHI AKA韩语罗马 CA现代韩语 자

客家话 [海陆腔] zha3 [客语拼音字汇] za3 [台湾四县腔] za3 [梅县腔] zha3 chii.3 [客英字典] zha3 [宝安腔] za3粤语 ze2潮州话 zia2

近代音 照母 車遮韻 上聲 者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馬韻 上聲 者小韻 章也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模部 ;王力系统:章母 魚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赭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赭」 說文‧赤部「赭」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乽(zhe3)
    2. 锗(zhe3)
    3. 啫(zhe3)
    4. 踷(zhe3)
    5. 者(zhe3)
    6. 褶(zhe3)
    7. 襵(zhe3)
    8. 鍺(zhe3)
同部首
    1. 赬
    2. 赫
    3. 赤
    4. 赪
    5. 赧
    6. 䞑
    7. 赯
    8. 赨
    9. 赥
    10. 赩
    11. 䞓
    12. 䞕
同筆畫
    1. 槣
    2. 䄞
    3. 誼
    4. 蕓
    5. 鋪
    6. 𠏢
    7. 䤬
    8. 㿀
    9. 褦
    10. 廛
    11. 䲰
    12. 蕀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