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豕( shǐ,豬),帣( juàn)聲。本義:設圍欄以穀物養豬)
(2) 同本義 [feed pig with grains in sty]
豢,以谷圈養豕也。——《說文》
夫豢豕爲酒。——《禮記·樂記》
案芻豢。——《禮記·月令》
掌豢祭祀。——《周禮·槁人》
(3) 又如:豢圉(飼養牛馬的地方)
(4) 泛指餵養;飼養 [feed;raise]
凡畜養禽獸,皆曰豢。——《正字通》
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5) 又如:豢池(養魚池);豢牢(獸圈);豢畜(猶豢養);豢圉(養牛馬的地方);豢犧(餵養牲畜)
(6) 以利益爲餌來引誘人爲其服務,任其宰割 [lure;seduce]
豢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孔尚任《桃花扇》
(7) 貪圖 [seek]
豢於遊戲酒食之間。——宋· 蘇軾《教戰守》
而豢於富貴,安於順境。——俞文豹《吹劍三錄》
(8) 供養 [supply]。如:豢養(養育,供養)
詞性變化
〈名〉
(1) 以穀類飼養的家畜,如豬、狗。以別於吃草的牛、羊 [domestic aminals]
民食芻豢。——《莊子·齊物論》
(2) 又如:芻豢(芻,指吃草牲 口;豢,指吃穀物的牲 口,如犬,豕);豢牢(泛指家畜);豢龍(古代名馬)
常用詞組
豢 國語辭典
飼養家畜。如:「豢養」。《禮記·樂記》:「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甯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
以利益引誘、收買他人。《左傳·哀公十一年》:「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三齣》:「養文臣帷幄無謀,豢武夫疆場不猛。」
家畜。《禮記·月令》:「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慣切,音宦。【說文】以穀圈養豕也。【廣韻】穀養畜也。【禮·月令】仲秋按芻豢。【註】養牛馬曰芻,犬豕曰豢。【疏】食草曰芻,食穀曰豢。
又餌之以利,一曰豢。【左傳·哀十一年】吳將伐齊,越子率其衆以朝,王及列士皆有餽賂,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註】豢,養也。
又官名。【左傳·昭二十九年】董父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註】豢龍,官名。以官爲氏。
又【集韻】通作圂。【禮·少儀】君子不食圂腴。【註】圂,同豢。
又【韻會】亦作㹖。【莊子·達生篇】祝宗人說彘曰:汝奚惡死,吾將三月㹖汝。
又【集韻】戸管切,音緩。義同。
又叶胡玩切,音換。【曹植·孔甲贊】行有順天,龍有河漢。雌雄各一,是擾是豢。
又叶熒絹切,緣去聲。【歐陽修·讀書詩】淡泊味愈長,始終殊不變。庶幾垂後世,不默死芻豢。 【說文】本从豕𢍏,手執米以養之,指事也。隷省作豢。《說文》本从豕𢍏作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