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谒者

拼音 yè zhě

注音 ㄧㄝˋ ㄓㄜˇ

谒者 詞語解釋

解釋
1.官名。始置於春秋﹑戰國時﹐秦漢因之。掌賓贊受事﹐即爲天子傳達。南朝梁置謁者臺﹐掌朝覲賓饗及奉詔出使。陳及隋皆因之。唐改爲通事舍人。 2.官名。東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謁者二人﹐主報中章。後魏﹑北齊有中謁者僕射﹐隋唐改稱內謁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後廢。 3.官名。使者的別稱。漢哀帝置河堤謁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4.古時亦用以泛指傳達﹑通報的奴僕。 5.星名。
-----------------
國語辭典
謁者yè zhěㄧㄝˋ ㄓㄜˇ
  1. 通報與接待賓客的近侍。《韓非子.說林》:「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之以入。」

  2. 職官名。秦始置,替國君掌傳達事宜。漢沿之,掌賓讚受事。唐時改稱為通事舍人。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3. 星名。《晉書.卷一一.天文志》:「左執法東北一星曰謁者,主贊賓客也。」

© 漢典

谒者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謁者

  • 謁者(yè zhě),官名,春秋戰國時國君左右掌傳達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稱。宋以前宦官職名有謁者,東漢有中宮謁者令、中宮謁者。北朝魏、齊有中謁者僕射。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夜者
      2. 也者
      3. 夜者
      4. 野赭
      5. 烨熠
      6. 夜市
      7. 靥靥
      8. 夜膳
      9. 夜亮灯
      10. 曳引机
      11. 龛赭
      12. 顺褶
      13. 雄赭
      14. 绉褶
      15. 襞褶
      16. 褶褶
    相關詞語
      1. 谒告
      2. 谒觐
      3. 谒辞
      4. 谒舍
      5. 谒款
      6. 谒选
      7. 交谒
      8. 瞻谒
      9. 通谒
      10. 叩谒
      11. 脩谒
      12. 宾谒
      13. 者个
      14. 者里
      15. 者磨
      16. 者波
      17. 者流
      18. 者著
      19. 阿者
      20. 御者
      21. 目击者
      22. 叛逆者
      23. 保者
      24. 学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