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ǐn

ㄧㄣˇ

部首 言

部外 17

總筆畫 24

𧮐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B94

左右结构

41112515234431215114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ben

yrnlp

syxw

02637

拼音 yǐn

注音 ㄧㄣˇ

部首 言 部外 16總筆劃 23

統一碼 8B94筆順 41112515234431215114544

讔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讔

yǐn ㄧㄣˇ

  1. 隱語。
  2. 應答之言。
© 漢典

讔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讔 yǐn

〈名〉

(1) 隱語;謎語 [enigmatic;riddle]

讔,廋語也。——《集語》

荊莊王立三年,不聽而好讔。——《呂氏春秋·重言》。注:“讔,謬言。”按,讔者,隱也,讔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

(2) 又如:讔語(讔言,讔迷,皆指隱語)

© 漢典

讔 國語辭典

讔ㄧㄣˇyǐn
名
  1. 隱語、謎語。《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荊莊王立三年,不聽而好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讔者,隱也,遯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

© 漢典
【酉集上】【言】 讔·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7

讔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讔·康熙筆画:24 ·部外筆画:17

【集韻】倚謹切,音隱。廋語也。【字彙】詶言也。

又【文心雕龍】讔者,隱也。遯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也。【呂覽·重言篇】荆莊王立三年,不聽而好讔。

又【正字通】與隱通。【劉向·新序】齊宣王發隱書而讀之。隱卽讔字。 【字彙補】亦書作𧮐。或作𧮐,非。𧮐字从阝,左右結構。

© 漢典

讔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n˨˩˦ 日语读音 NAZO

粤语 jan2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痕部 ;王力系统:影母 文部 ;

韵书
© 漢典

讔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𧮐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蘟(yin3)
    2. 䒡(yin3)
    3. 朄(yin3)
    4. 隠(yin3)
    5. 硍(yin3)
    6. 隱(yin3)
    7. 𠃊(yin3)
    8. 粌(yin3)
    9. 䠴(yin3)
    10. 䗞(yin3)
    11. 䌥(yin3)
    12. 饮(yin3)
同部首
    1. 䛖
    2. 言
    3. 諵
    4. 誎
    5. 識
    6. 討
    7. 䜠
    8. 講
    9. 謜
    10. 譎
    11. 謝
    12. 詜
同筆畫
    1. 䲋
    2. 䠮
    3. 聾
    4. 䶉
    5. 鷴
    6. 魘
    7. 欑
    8. 囒
    9. 䟐
    10. 欏
    11. 䴆
    12. 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