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ǐng

ㄐㄧㄥˇ

部首 言

部外 13

總筆畫 20

䜘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B66

上下结构

122352513134411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qky

tkymr

erms

48601

拼音 jǐng

注音 ㄐㄧㄥˇ

部首 言 部外 12總筆劃 19

統一碼 8B66筆順 1223525131344111251

常 通 標

警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警

jǐng ㄐㄧㄥˇ

  1. 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戒備,告誡:~衛。~世。~告。~戒。~備。~惕。~省(xǐng )(警惕醒悟)。
  2. 需要戒備的事件或消息:~號。~報。~鍾。
  3. 感覺敏銳,見解獨到:~句。~覺(jué)。機~。
  4. 國家維持社會秩序和治安的武裝力量:~察。~士。

英語 guard, watch; alert, alarm

德語 alarmieren (V)​,warnen (V)

法語 alarme,police

© 漢典

警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警 jǐng

〈動〉

(1) (會意。從言,從敬,敬亦聲。本義:戒敕)

(2) 同本義 [warn; admonish]

警,戒也。——《說文》

正歲,則以法警戒羣吏。——《周禮·宰夫》

所以警衆也。——《禮記·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賦》

今年或者大警晉也。——《左傳·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餘。——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警告;警勵(告誡策勵);警跡人(元代被列入盜賊戶籍的人);警鼓(報警之鼓);警動(使人警覺悚動);警新(警策動人,語意新穎);警衆(使衆人警覺);警省(警覺省悟)

(4) 戒備;防備 [outpost]

軍衛不徹,警也。——《左傳·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視);警蹕(古代爲皇帝出行清道,嚴加戒備,斷絕行人);警懼(警戒恐懼);警邊(警戒邊境)

(6) 通“驚”。驚恐;驚動 [start; be frightened; surprise; shock]

節循虛而警立。——《文選·陸機·嘆逝賦》。注:“警猶驚也。”

(7) 又如:警動(驚動;驚恐);警唬(嚇唬,恐嚇)

詞性變化

◎ 警 jǐng

〈名〉

(1) 警察的簡稱 [policeman;police]。如:門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廳);警棍(警察值勤時拿的棍子);崗警;法警;路警

(2) 警報 [alarm]

盜賊之警。——宋· 蘇軾《教戰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 警 jǐng

〈形〉

(1) 敏悟 [intuitive]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少:少年。)——《三國志·武帝紀》

(2) 又如:警彗(機靈敏慧);警黠(警捷。機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語。徹悟)

(3) 文章語意新妙凝鍊的 [aphoristic]。如:警句;警煉(警策精煉);警粉(警闢精粹)

常用詞組


警報警備警備區警標警察警察局警車警笛警服警告警官警棍警號警戒警句警覺警鈴警闢警區警犬警惕警惕性警衛警悟警種
© 漢典

警 國語辭典

警ㄐㄧㄥˇjǐng
動
  1. 告誡。如:「警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李悝警其兩和。」《紅樓夢·第二一回》:「原來襲人見他無曉夜和姐妹廝鬧,若直勸他,料不能改,故用柔情以警之。」

  2. 戒備。如:「警備」、「警惕」。《左傳·莊公三十一年》:「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王以警于夷。」

  3. 覺悟、覺醒。如:「警覺」。清·曾國藩〈江岷樵之父母壽序〉:「口敝而手疲,昕警而夕戒。」

形
  1. 敏捷。如:「機警」。《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玄齡幼警敏,貫綜墳籍,善屬文,書兼草隸。」

  2. 形容文詞語意凝鍊。如:「警句」。《文選·陸機·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名
  1. 危險、緊急的消息或狀況。如:「邊警」、「火警」。

  2. 警察的簡稱。如:「交警」、「義警」、「保警」、「刑警」。

© 漢典
【酉集上】【言】 警·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警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警·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𠀤音景。【說文】戒也。【玉篇】敕也。【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疏】戒之至也。【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註】勑戒之言。

又猶起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

又【廣韻】寤也。

又【廣雅】警警,不安也。

又曲名。【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

又通作儆。【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䟆。【師古註】警者,戒肅也,䟆,止行人也。【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 亦通作驚。【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御。【漢書】作警。 【說文】本作警。警字从攴作。

© 漢典
【卷三】【言】

警 《说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戒也。从言从敬,敬亦聲。居影切

『說文解字注』

(警)言之戒也。?部曰。戒警也。小雅。徒御不警。毛曰。不警、警也。大雅以敬爲之。常武。旣敬旣戒。箋云。敬之言警也。亦作僘。从言敬。敬亦聲。己皿切。十一部。

© 漢典

警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ŋ˨˩˦ 唐代读音 giæ̌ng日语读音 IMASHIMERU IMASHIME韩语罗马 KYENG现代韩语 경越南语 khểnh

客家话 [海陆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粤语 ging2潮州话 gêng6 [揭阳]gêng2

近代音 見母 庚青韻 上聲 景小空;中古音 見母 梗韻 上聲 警小韻 居影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青部 ;王力系统:見母 耕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警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警」 說文‧言部「警」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䜘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丼(jing3)
    2. 阱(jing3)
    3. 汫(jing3)
    4. 璥(jing3)
    5. 䜘(jing3)
    6. 汬(jing3)
    7. 憼(jing3)
    8. 蟼(jing3)
    9. 井(jing3)
    10. 景(jing3)
    11. 殌(jing3)
    12. 頸(jing3)
同部首
    1. 䛖
    2. 諭
    3. 詿
    4. 䜃
    5. 譚
    6. 鿁
    7. 謷
    8. 讚
    9. 議
    10. 誉
    11. 謑
    12. 譵
同筆畫
    1. 䪯
    2. 矈
    3. 鏬
    4. 躉
    5. 蹷
    6. 鶎
    7. 襪
    8. 䊫
    9. 魑
    10. 攎
    11. 騙
    12. 瓇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