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ěi

ㄌㄟˇ

部首 言

部外 6

總筆畫 13

簡體 诔

䛶 讄 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A84

左右結構

411125111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diy|yfsy

yrqd

sck

05690

拼音 lěi

注音 ㄌㄟˇ

部首 言 部外 6總筆劃 13

基本區 8A84筆順 4111251111234

誄 基本解釋

● 誄

lěi ㄌㄟˇ


  1. 古代列述死者德行,表示哀悼並以之定謚(多用於上對下)。《説文•言部》:「誄,諡也。」
  2. 悼念死者的文章。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3. 祈禱以求福。也作「讄」。《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日:『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

英語 eulogize, praise the dead

德語 Lobpreisung, Lobrede (S)

法語 éloge funèbre

【漢典】

誄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誄

誄 lěi

動

(形聲。从言,耒聲。本義:敘述死者生前事蹟,表示哀悼,亦即爲諡法所本。僅用於上對下)同本義,即今之致悼辭 [pray for the dead]

誄,諡也。從言,耒聲。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諡者。——《說文》

六曰誄。——《周禮·大祝》

幼不誄長。——《禮記·曾子問》

誄者,道死人之志也。——《墨子·魯問》

孔丘卒, 公誄之。——《左傳》

魯君的嬖人死, 魯君爲之誄。——《墨子》

詞性變化


◎ 誄

誄 lěi

名

哀悼死者的文章 [writings eulogizing a dead]

遺之日讀誄。——《周禮·大史》

又如:誄文(悼詞。亦簡稱「誄」);誄讚(列敘死者生平事蹟,並且讚美其德行的文辭)

常用詞組


誄詞
【漢典】

誄 國語辭典

誄ㄌㄟˇlěi
動
  1. 累述死者生前的功德以示哀悼並封以稱號。《禮記·檀弓上》:「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遣耆老,莫相予位焉。嗚呼哀哉,尼父!』」

  2. 禱述功德以求福。《論語·述而》:「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

名
  1. 文體名。一種哀祭文,是敘述死者生前德行、功業的韻文。如:「哀誄」、「銘誄」。

【漢典】
【酉集上】【言】 誄·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誄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誄·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唐韻】力軌切【集韻】【韻會】魯水切,𠀤音壘。【說文】諡也。【釋名】累也。累列其事而稱之也。【廣韻】壘也。壘述前人之功德也。【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疎、遠近,六曰誄。【註】謂積累生時德行以錫之命,主爲其辭也。【左傳·哀十六年】孔丘卒,公誄之。子贛曰: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禮·檀弓】魯莊公及宋人戰于乗丘,馬驚,敗績,縣賁父卜國死之。公曰:非其罪也。遂誄之。士之有誄,自此始也。

又【曾子問】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禮也。惟天子稱天以誄之,諸侯相誄,非禮也。【註】累舉其平生實行爲誄,而定其諡,以稱之也。

又禱祀用誄。【論語】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疏】累功德以求福。【註】誄者,哀死而述其行之辭也。【說文】引作讄。 【說文】本作䛶。【舉要】載《嚴發𥓓》作䚽,非。䚽字原从彡从乚出頭作。

【漢典】
【卷三】【言】

誄 《說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諡也。从言耒聲。力軌切

《說文解字注》

(誄)謚也。當云所以爲謚也。曾子問注曰:誄,絫也。絫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謚。从言耒聲。力軌切。十五部。

【漢典】

誄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ei˨˩˦ 日语读音 SHINOBIGO韩语罗马 LOY现代韩语 뢰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oi3 [客英字典] loi3 [海陆腔] loi3 [宝安腔] loi3 [客语拼音字汇] loi3 [梅县腔] loi3粤语 leoi6 loi6

近代音 來母 齊微韻 去聲 淚小空;中古音 來母 旨韻 上聲 壘小韻 力軌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灰部 ;王力系统:來母 微部 ;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誄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誄」 說文‧言部   「誄」 「诔」 「誄」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䛶
讄
诔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㵽(lei3)
    2. 癗(lei3)
    3. 瘣(lei3)
    4. 矋(lei3)
    5. 累(lei3)
    6. 㙼(lei3)
    7. 鸓(lei3)
    8. 磊(lei3)
    9. 诔(lei3)
    10. 讄(lei3)
    11. 洡(lei3)
    12. 壘(lei3)
同部首
    1. 䜗
    2. 諾
    3. 訒
    4. 謑
    5. 諃
    6. 訹
    7. 詽
    8. 䜑
    9. 䛌
    10. 諢
    11. 䚹
    12. 詖
同筆畫
    1. 彁
    2. 楨
    3. 㻝
    4. 氲
    5. 塘
    6. 號
    7. 弿
    8. 飾
    9. 䁉
    10. 皵
    11. 酪
    12. 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