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guà

ㄍㄨㄚˋ

部首 言

部外 6

總筆畫 13

簡體 诖

诖 𧫉 𧬮 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A7F

左右结构

411125112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ffg

yrgg

sbb

04614

拼音 guà

注音 ㄍㄨㄚˋ

部首 言 部外 6總筆劃 13

統一碼 8A7F筆順 4111251121121

詿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詿

guà ㄍㄨㄚˋ

     ◎ 見“詿”。

英語 error, mistake; deceive, mislead

德語 betrügen, trügen

法語 tromper,déranger

© 漢典

詿 國語辭典

詿ㄍㄨㄚˋguà
動
  1. 擾亂、貽誤。《說文解字·言部》:「詿,誤也。」《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漢有賊臣……絕先帝功臣,進任姦宄,詿亂天下,欲危社稷。」《漢書·卷四·文帝紀》:「濟北王背德反上,詿誤吏民,為大逆。」

  2. 欺騙。《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即有所間非,則臣莽當被詿上誤朝之罪。」

© 漢典
【酉集上】【言】 詿·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詿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詿·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賣切,音卦。【說文】誤也。【博雅】欺也。【史記·吳王濞傳】詿亂天下。【前漢·王莽傳】臣莽當受詿上誤朝之罪。【集韻】或作𧭬。

又【廣韻】胡挂切【集韻】胡卦切,𠀤音絓。與𦊱同。礙也。

又【集韻】古駡切,瓜去聲。與𧬮同。相𧬮誤也。或作𧭑。

又【正韻】古畫切,乖去聲。亦與𧬮同。

© 漢典
【卷三】【言】

詿 《说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誤也。从言圭聲。古賣切

誤也。从言,佳省聲。古賣切

『說文解字注』

(詿)誤也。詿謂有所挂牽而然也。史記吳王濞傳。詿亂天下。漢書。景帝詔曰。吳王濞爲逆。詿誤吏民。从言。圭聲。古賣切。十六部。

© 漢典

詿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uɑ˥˧ 日语读音 AYAMARU韩语罗马 KWAY现代韩语 괘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gwa5 [梅县腔] gwa1 [海陆腔] gwa5 [客英字典] gwa5粤语 gwaa3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卦韻 去聲 卦小韻 古賣切 二等 合口;匣母 卦韻 去聲 畫小韻 胡卦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齊部 ;王力系统:見母 支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詿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詿」 說文‧言部「詿」「诖」 「詿」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诖
𧫉
𧬮
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坬(gua4)
    2. 诖(gua4)
    3. 絓(gua4)
    4. 袿(gua4)
    5. 罣(gua4)
    6. 褂(gua4)
    7. 罫(gua4)
    8. 啩(gua4)
    9. 掛(gua4)
    10. 卦(gua4)
    11. 挂(gua4)
同部首
    1. 諲
    2. 譴
    3. 詁
    4. 讆
    5. 誴
    6. 龻
    7. 詓
    8. 說
    9. 譄
    10. 誙
    11. 誻
    12. 訒
同筆畫
    1. 遥
    2. 愰
    3. 嫯
    4. 楆
    5. 嗃
    6. 幍
    7. 亷
    8. 搦
    9. 𠎲
    10. 㴭
    11. 肆
    12. 覜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