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ì

ㄧˋ

部首 言

部外 6

總筆畫 13

簡體 诣

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A63

左右结构

411125135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yxjg

yrpa

srk

02661

拼音 yì

注音 ㄧˋ

部首 言 部外 6總筆劃 13

統一碼 8A63筆順 4111251352511

通

詣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詣

yì ㄧˋ

  1. 到,特指到尊長那裏去:~闕。~前請教。
  2. [造詣]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苦心孤~(指刻苦鑽研,達到別人不及的境地)。

英語 reach; achievement, accomplishment

德語 akademische Kenntnisse, Fähigkeiten (S)​,jdm aufsuchen, jdm. besuchen (V)​,jdm einem Besuch abstatten (V)​,gehen, führen

法語 aller,arriver

© 漢典

詣 國語辭典

詣ㄧˋyì
動
  1. 拜訪、進見上級或長輩。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

  2. 到、前往。《漢書·卷六七·楊王孫傳》:「王孫苦疾,僕迫從上祠雍,未得詣前。」唐·顏師古·注:「詣,至也。」唐·李賀〈感諷〉詩五首之一:「不因使君怒,焉得詣爾廬。」

名
  1. 學業或技能所到達的程度、境界。如:「造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諸葛厷,年少不肯學問,始與王夷甫談,便已超詣。」

© 漢典
【酉集上】【言】 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詣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 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6

【唐韻】五計切【集韻】【韻會】硏計切,𠀤音羿。【說文】𠋫至也。【徐曰】徑𠋫而詣之也。【小爾雅】進也。【玉篇】往也,到也。【增韻】造也。【左傳·莊十七年註】鄭詹詣齊見執。【史記·秦本紀】代王乗傳詣長安。【王褒·洞簫賦】躊躇稽詣。【註】倉頡篇云:詣,至也。言聲稽留,如有所詣也。

又【正字通】學業深入曰造詣。

又蟲名。【揚子·方言】蛄詣謂之杜蛒。

又與栺通。漢有枍栺宮,以木而名。【三輔黃圖】作枍詣宮。【註】枍詣,木名。言宮中美木茂盛也。

又與倪通。【春秋·昭二十九年】叔詣卒。【公羊】【穀梁傳】作叔倪。

© 漢典
【卷三】【言】

詣 《说文解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𠋫至也。从言旨聲。五計切

『說文解字注』

(詣)𠋫至也。𠋫至者、節𠋫所至也。致下云。送詣也。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關中記。建章宫有馺娑、駘盪、枍詣、承光四殿。西京、西都賦皆作枍詣。俗作栺誤。从言。旨聲。五計切。十五部。

© 漢典

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i˥˧ 唐代读音 ngèi日语读音 ITARU MOUDERU韩语罗马 YEY现代韩语 예

客家话 [海陆腔] ngi6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ji5 ngi5 [梅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ngie4粤语 ngai6潮州话 zi2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去聲 異小空;中古音 疑母 霽韻 去聲 詣小韻 五計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灰部 ;王力系统:疑母 脂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詣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詣」 包2.156「詣」 說文‧言部「詣」 睡.日甲79「詣」「诣」 「詣」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诣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悥(yi4)
    2. 译(yi4)
    3. 枍(yi4)
    4. 苅(yi4)
    5. 熼(yi4)
    6. 萟(yi4)
    7. 驛(yi4)
    8. 䂽(yi4)
    9. 鶂(yi4)
    10. 軼(yi4)
    11. 䯆(yi4)
    12. 異(yi4)
同部首
    1. 諩
    2. 䛪
    3. 誇
    4. 誚
    5. 詍
    6. 諝
    7. 詸
    8. 誦
    9. 謌
    10. 訉
    11. 䛍
    12. 訜
同筆畫
    1. 矮
    2. 禕
    3. 煭
    4. 寜
    5. 鉐
    6. 㨡
    7. 塌
    8. 靹
    9. 煔
    10. 稕
    11. 遠
    12. 㴨
小學古詩詞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南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初中古詩詞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魏晋·陶渊明 《桃花源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