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dí

ㄉㄧˊ

部首 見

部外 8

總筆畫 12

繁體 覿

覿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9CC

左右結構

12544134253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fnuq

jkbhu

edgl

47812

拼音 dí

注音 ㄉㄧˊ

部首 見 部外 8總筆劃 12

基本區 89CC筆順 125441342535

標

觌 基本解釋

● 覿

(覿)

dí ㄉㄧˊ


  1. 相見:~面(見面或當面)。

英語 see; interview; be admitted to audience

法語 voir de face,visiter,regarder

【漢典】

觌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覿

覿 dí

動

(1) 見;相見[meet]

爾有覿於彼者乎?——曹植《洛神賦》

(2) 又如:不覿(不見);私覿(私地裏相見);覿體(見面;見到人)

(3) 以禮相見 [meet with due respect]

大夫宗婦覿,用幣。——《左傳》

(4) 又如:覿見(拜見;會見)

(5) 顯示,現出 [show]。如:覿武(炫耀武力。含有好戰意味)

常用詞組


覿面
【漢典】
【酉集上】【見】 覿·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5

↳覿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觌」字頭,请參考「覿」字。)
【酉集上】【見】 覿·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5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說文】見也。【易·困卦】三歲不覿。【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公羊傳】覿者何,見也。【禮·郊特牲】不敢私覿。【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覿,面別。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又前歷切,音寂。𠀤同䚐。詳前䚐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和以同人,物歸時育。覿叶育。 【集韻】或作䚍。亦作𧠫。

【漢典】
【卷八】【見】

覿 《說文解字》

【卷八】【見】
《說文解字》

見也。从見𧸇聲。徒歴切文一 新附

【漢典】

觌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i˧˥

粤语 dik6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觌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覿」。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覿」 說文‧見部「覿」 「觌」「觌」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覿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蔋(di2)
    2. 䊮(di2)
    3. 嘀(di2)
    4. 嚁(di2)
    5. 藋(di2)
    6. 㣙(di2)
    7. 糴(di2)
    8. 髢(di2)
    9. 荻(di2)
    10. 覿(di2)
    11. 䨢(di2)
    12. 嫡(di2)
同部首
    1. 觎
    2. 笕
    3. 觍
    4. 觉
    5. 观
    6. 见
    7. 规
    8. 現
    9. 觏
    10. 觋
    11. 觊
    12. 觑
同筆畫
    1. 猱
    2. 媡
    3. 觛
    4. 㲛
    5. 溲
    6. 媏
    7. 棛
    8. 葅
    9. 㟮
    10. 臵
    11. 𠒢
    12. 貼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