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未收錄「见」字頭,请參考「見」字。)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𠀤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又姓。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𠀤賢去聲。【廣韻】露也。【易·乾卦】見龍在田。【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註】凡𤰞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漢典】
见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見」。
甲骨文 |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楷書 |
「見」 甲2124合339 | 「見」 見尊西周早期集成5812 | 「見」 信2.013 | 「見」 說文‧見部 | 「見」 睡.秦97 | 「見」 | 「见」 |
「見」 前1.27.1合22184 | 「見」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 |||||
「見」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漢典】
小學古詩詞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 《敕勒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清·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 《采莲曲》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 《秋思》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初中古詩詞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 《峨眉山月歌》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南北朝·佚名 《木兰诗 / 木兰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