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从衣,尚聲。本義: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種,不是褲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飾也。——《左傳·昭公十二年》
黃裳元吉。——《易·坤》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詩·邶風·綠衣》
制芰荷 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楚辭·離騷》
整頓衣裳起斂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裳衣(裳與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3) 泛指衣服 [dress]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樂府詩集·木蘭詩》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4) 另見 shɑng
基本詞義
◎ 裳 shɑng
(1) ——用於「衣裳」
【漢典】
裳 國語辭典
名
-
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稱為「裳」。即裙子。《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裳。」漢·毛亨·傳:「上曰衣,下曰裳。」
-
(一)之又音。
【漢典】
裳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ʰɑŋ˧˥; ʂɑŋ˨˩˦ 唐代读音 *zhiɑng日语读音 MO MOSUSO韩语罗马 SANG现代韩语 상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song2 [梅县腔] shong2 [沙头角腔] song2 [东莞腔] song1 song2 song3 [海陆腔]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客英字典] shong2 [宝安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粤语 soeng4
近代音 穿母 江陽韻 平聲陽 長小空;中古音 禪母 陽韻 平聲 常小韻 市羊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唐部 ;王力系统:禪母 陽部 ;
【漢典】
裳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金文 | 楚系簡帛 | 說文 | 秦系簡牘 | 楷書 |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