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wèi

ㄨㄟˋ

部首 行

部外 9

總筆畫 15

簡體 卫

䘙 卫 衞 𠀄 𩤸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85B

左中右結構

3325212511521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nhh|tnks

hodqn

oijm

21221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部首 行 部外 9總筆劃 15

基本區 885B筆順 332521251152112

通

衛 基本解釋

● 衛

wèi ㄨㄟˋ


  1. 保護,防護:保~。捍~。~道(衛護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如「~~士」)。~戍(警備,多用於首都)。~冕。
  2. 防護人員:警~。後~。
  3. 古代稱驢:「策雙~來迎」。
  4. 中國明代駐兵的地點(後只用於地名):威海~(在山東省)。
  5.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
  6. 姓。

英語 guard, protect, defend

德語 bewachen, schützen, verteidigen (V)​,sich wehren (V)​,sichern, beschützen (V)​,Wei (Eig, Fam)

法語 défendre,garder,protéger,garde du corps

【漢典】

衛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衛

衛、衞 wèi

〈動〉

(1) (會意。从韋幣從行。甲骨文中「衛、韋」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崗保衛(韋)。本義:保衛;防護)

(2) 同本義 [defend]

衛,宿衛也。——《說文》

衛護也。——《玉篇》

以衛王宮。——《戰國策·趙策》

備一夕之衛。——《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諸葛亮《出師表》

又如:衛籍(軍籍);守衛(防守保衛);自衛(保衛自己);捍衛(保衛);衛守(保衛防守);衛助(保衛協助);衛足(比喻自全或自衛);衛侍(保衛侍奉);衛社(保衛國家);保家衛國;衛卒(護衛的兵卒);衛養(保護安撫);衛從(護衛侍從);衛蔽(衛護遮掩)

(3) 防護使之不受危險 [guard]。

如:衛奉(守護侍奉)

(4) 謀求 [seek]

有貨,以衛身也。——《國語·魯語下》

詞性變化

◎ 衛

衛 wèi

〈名〉

(1) 衛士,保鏢 [bodyguard]。

如:衛幫(清代民間祕密結社之一)

(2) 擔任衛護、防守之職的人 [guard]

文公之入也無衛,故有 呂、 卻之難。——《左傳》

(3) 周代京師以外的行政區域之一 [an ancient district]

過了半年,松潘衛邊外生番與內地民人互市,因買賣不公,彼此吵鬧起來。——《儒林外史》

(4) 驢的別稱 [donkey]

南中丞卓,吳楚遊學十餘年,衣布縷,乘牝衛,薄遊 上蔡。——《云溪友議》

(5) 箭羽 [arrow's feather]

楚熊渠子出,見寢石,以爲伏虎,將弓射之,矢沒其衛。——《論衡·儒增》

(6) 衛生的簡稱 [sanitation]。

如:環衛部門

(7) 古國名 [Wei state]。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爲狄所滅。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既統一全國,獨置衛君,爲附庸,至二世元年廢

之晉過 衛。——《呂氏春秋·慎行論》

宋、 衛、 中山。—— 漢· 賈誼《過秦論》

(8) 邊陲,邊遠的地方 [border area]

侯衛之班,藩服之職。——《文選》

(9) 水名 [Wei River]。源出河北省靈壽縣東北,南流至縣東南,合滹沱河

恆、 衛既從,大陸既作。——《書·禹貢》

(10) 肢體 [limbs]

四衛變強。——《呂氏春秋》

(11) 姓。如:衛青(漢武帝時的大將軍,在討匈戰爭中,屢立戰功);衛夫人(晉衛恆從女,李矩妻,也稱「李夫人」。善書法。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爲她所傳授)

常用詞組


衛兵衛城衛道衛道士衛隊衛顧衛護衛冕衛生衛生紙衛士衛戍衛戍區衛星衛星城
【漢典】

衛 國語辭典

衛ㄨㄟˋwèi
動
  1. 保護、防守。如:「防衛」、「自衛」。《國語·齊語》:「築五鹿、中牟、蓋興、牡丘,以衛諸夏之地。」《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江河雖廣,其長難衛也。」

名
  1. 國名。為周朝時武王封予少弟康叔,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後滅於秦。

  2. 擔任防護工作的人。如:「侍衛」、「警衛」。《左傳·文公七年》:「文公之入也無 衛。」《聊齋志異·卷六·向杲》:「聞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為衛。」

  3. 古代邊境駐兵防敵的地方。如:「金山衛」、「屯衛」。《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

  4. 驢的別稱。《聊齋志異·卷三·胡氏》:「次日,有客來謁,縶黑衛於門。」

  5. 姓。如漢代有衛青。

【漢典】
【申集下】【行】 衛·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衛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行】 衛·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正字通】俗衞字。

【漢典】
【卷二】【行】

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衛”字頭,请參考“衞”字:)
【卷二】【行】
《說文解字》

宿衞也。从韋帀,从行。行,列衞也。于歲切文十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衞)宿衞也。宮正:夕擊柝而比之。注:暮行夜以比直宿者。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大鄭云:庶子,宿衞之官。後鄭云:衞王宮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𠋫便也。漢有衞尉掌宮門衞屯兵。从韋帀行。韋者,圍之省,圍守也。帀,𠣘也。韋亦聲。于歲切。十五部。行,列也。依韵會訂。此釋从行之意。行者,列也。今音讀如杭,别於步趨之行。衞从三字會意。

【漢典】

衛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wei˥˧ 唐代读音 *hiuɛ̀i日语读音 MAMORU MAMORI韩语罗马 WI现代韩语 위越南语 vệ

客家话 [海陆腔] wui6 wui3 [宝安腔] wui3 [台湾四县腔] wi5 wi3 [陆丰腔] wui6 [客英字典] vui5 [梅县腔] wi5 wui5 [客语拼音字汇] vui4粤语 wai6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去聲 胃小空;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曷部 ;王力系统:匣母 月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衛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韋」 前4.31.6合36909 「」 止止口爵商代晚期集成7492 「衛」 新甲3.113 「衛」 說文‧行部 「衛」 睡.秦196 「衛」 「卫」 「衛」
「衛」 粹1153合26888 「」 子止止口爵商代晚期集成8090 「衛」 包2.224          
  「衛」 衛簋西周中期集成420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䘙
卫
衞
𠀄
𩤸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位(wei4)
    2. 瓗(wei4)
    3. 媦(wei4)
    4. 苿(wei4)
    5. 菋(wei4)
    6. 䡺(wei4)
    7. 硙(wei4)
    8. 䬿(wei4)
    9. 㦣(wei4)
    10. 蔚(wei4)
    11. 䙿(wei4)
    12. 饖(wei4)
同部首
    1. 䘕
    2. 衖
    3. 衡
    4. 衞
    5. 衘
    6. 衕
    7. 衏
    8. 衢
    9. 衔
    10. 䘖
    11. 衍
    12. 衎
同筆畫
    1. 䚞
    2. 䰣
    3. 輪
    4. 噌
    5. 䙑
    6. 蕘
    7. 㯒
    8. 䡞
    9. 璊
    10. 骣
    11. 銸
    12. 寭
初中古詩詞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三国·诸葛亮 《出师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