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衒
- 沿街叫賣。《六書故•人九》:「衒,行呼賣也。」
- 古謂女子不經媒妁而與男子交往。《廣韻•霰韻》:「衒,自媒。」
- 炫耀。南朝梁簡文帝《度關山》:「凱還歸故里,非是衒功名。」
- 迷惑;惑亂。《集韻•霰韻》:「,或作衒、眩。」
- 同「袨」。華麗之服;盛裝。唐王度《古鏡記》:「每至日晚,即靚粧衒服。」
英語 brag; show off, promote oneself
德語 auf den Putz hauen, angeben ,renommieren, prahlen
【漢典】
衒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行( háng),玄聲。從行,與街道有關。本義:沿街叫賣)
(2) 同本義 [peddle]
妖夫曳衒,保號於市?——屈原《天問》
又如:衒鬻(叫賣;出賣);衒賣(叫賣;出賣)
(3) 炫耀,自誇;賣弄 [show off]
衒外以惑愚瞽。——明· 劉基《賣柑者言》
衒怪於羣目。——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衒進(猶言自炫幹進);衒能(誇示能力);衒才(賣弄才華);衒俏(賣俏);衒技(賣弄技藝)
(4) 顯露 [become visible]。
如:衒露(顯露誇耀);衒奇(顯露異彩,誇飾談奇);衒外(誇耀外表);衒女(炫耀美色的女子)
(5) 眩惑 [puzzle]。
如:衒俗(迷惑世俗);衒惑(猶眩惑)
【漢典】
衒 國語辭典
動
-
沿街叫賣、販賣。《楚辭·屈原·天問》:「妖夫曳衒,何號于市?」宋·蘇軾〈種茶〉詩:「千團輸太官,百餅衒私鬥。」
-
炫示、誇耀。如:「自衒」。唐·柳宗元〈梓人傳〉:「不衒能,不矜名。」
形
-
自我誇耀推薦的。如:「衒女」、「衒士」。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