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行台

拼音 xíng tái

注音 ㄒㄧㄥˊ ㄊㄞˊ

行台 詞語解釋

解釋
1.臺省在外者稱行臺。魏晉始有之,爲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北朝後期,稱尚書大行臺,設置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唐貞觀以後漸廢。金﹑元時,因轄境遼闊,又按中央制度分設於各地區,有行中書省(行省),行樞密院(行院),行御史臺(行臺),分別執掌行政,軍事及監察權。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 2.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 3.客寓,旅館。 4.臨時設立的戲臺。
-----------------
國語辭典
行臺xíng táiㄒㄧㄥˊ ㄊㄞˊ
  1. 大吏出巡時所駐的地方。明.徐渭《雌木蘭.第二齣》:「只因省親心急,不得到行臺親謝。」《官場現形記.第一八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 轅。」也作「行轅」。

  2. 臨時搭建的戲臺。《紅樓夢.第八五回》:「就在賈母正廳前,搭起行臺。」

  3. 職官名。指置於外州的尚書省。本專主軍事,後始兼理民事,唐廢。元有行御史臺, 監臨諸省。也稱為「行治」。

© 漢典

行台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行臺

  • 魏晉至金代尚書檯(省)臨時在外設置的分支機構。“臺”指在中央的尚書省﹐出征時於其駐紮之地設立臨時性機構稱爲行臺﹐又稱行尚書檯或行臺省。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邢台
      2. 行态
      3. 星台
      4. 邢台
      5. 形态
      6. 形心
      7. 刑庭
      8. 刑鼎
      9. 形数
      10. 刑仵
      11. 刑臣
      12. 双枱
      13. 狗尿苔
      14. 石苔
      15. 蒜薹
      16. 瓦苔
      17. 鳞苔
    相關詞語
      1. 行布
      2. 行谊
      3. 行看
      4. 行马
      5. 行家裏手
      6. 行侠好义
      7. 纡行
      8. 治行
      9. 谙行
      10. 扈行
      11. 恩威并行
      12. 肆虐横行
      13. 台举
      14. 台启
      15. 台命
      16. 台衡
      17. 台狱
      18. 台坊
      19. 筑台
      20. 均台
      21. 晾台
      22. 危台
      23. 塌台
      24. 生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