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pēi

ㄆㄟ

部首 血

部外 4

總筆畫 10

胚 盃 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843

左右结构

32522113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lgi|tldh

htmf

mlgi

21190

拼音 pēi

注音 ㄆㄟ

部首 血 部外 4總筆劃 10

統一碼 8843筆順 3252211324

衃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衃

pēi ㄆㄟˉ

     ◎ 淤血。

© 漢典

衃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衃 pēi

〈名〉

(1) 又名衃血。凝聚成紫黑色的瘀血。凝血 [coagulated blood]

衃,凝血也。從血,不聲。——《說文》

赤如衃血者死。——《素問·六節藏象論》。注:“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2) 又如:衃血(凝結成赤黑色的敗血)

© 漢典

衃 國語辭典

衃ㄆㄟpēi
名
  1. 赤黑色的瘀血。《說文解字·血部》:「衃,凝血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三·五臟生成篇》:「 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者死。」自注:「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衃ㄈㄡˊfóu
名
  1. 蚍衃:一種似葵的植物。《爾雅·釋草》:「荍,蚍衃。」晉·郭璞·注:「今荊葵也。似葵,紫色。謝氏云:『小草。多華,少葉,葉又翹起。』」

© 漢典
【申集下】【血】 衃·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衃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血】 衃·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4

【唐韻】芳杯切【集韻】【韻會】鋪枚切,𠀤音坏。【說文】凝血也。【素問】赤如衃血者死。【註】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又【集韻】方鳩切,音哹。義同。

又披尤切,音䬌。胚胎,未成物之始。或从血作衃。

又【類篇】房尤切,音浮。草名。【詩·陳風】視爾如荍。【疏】荍,一名蚍衃。

又俯九切,音缶。義同。

© 漢典
【卷五】【血】

衃 《说文解字》

【卷五】【血】
『說文解字』

凝血也。从血不聲。芳桮切

『說文解字注』

(衃)凝血也。素問赤如衃血者死注。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从血。不聲。芳杯切。古音在一部。

© 漢典

衃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ei˥

客家话 [海陆腔] pi1 feu2 [客英字典] pi1 feu2 [台湾四县腔] pi1 feu2 [梅县腔] pi1粤语 pui1

近代音 中古音 滂母 灰韻 平聲 肧小韻 芳杯切 一等 合口;敷母 尤韻 平聲 䬌小韻 匹尤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咍部 ;王力系统:滂母 之部 ;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衃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衃」 說文‧血部「衃」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胚
盃
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怌(pei1)
    2. 抷(pei1)
    3. 呸(pei1)
    4. 柸(pei1)
    5. 胚(pei1)
    6. 𠁞(pei1)
    7. 𠀾(pei1)
    8. 妚(pei1)
    9. 肧(pei1)
    10. 䯱(pei1)
    11. 醅(pei1)
同部首
    1. 衈
    2. 衄
    3. 䘒
    4. 血
    5. 䘑
    6. 䘔
    7. 衊
    8. 衋
    9. 衉
    10. 䘐
    11. 衂
    12. 衆
同筆畫
    1. 恳
    2. 亳
    3. 监
    4. 莔
    5. 涗
    6. 䖎
    7. 紗
    8. 秨
    9. 桠
    10. 珪
    11. 酎
    12. 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