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xiě

xuè

ㄒㄧㄝˇ

ㄒㄩㄝˋ

部首 血

部外 0

總筆畫 6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840

单一结构

3252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tld

hbt

mlka

27102

拼音 xiě xuè

注音 ㄒㄧㄝˇ ㄒㄩㄝˋ

部首 血 部外 0總筆劃 6

統一碼 8840筆順 325221

常 通 標

血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血

xuè ㄒㄩㄝˋ

  1. 人或動物體內循環系統的不透明液體,大多爲紅色,主要成分爲“血漿”、“血細胞”和“血小板”。味鹹而腥:~型。~脂。~壓。~糖。~跡。~汗。~淚。~洗。~書。~雨腥風。~海深仇。
  2. 人類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關係:~統。~緣。
  3. 喻剛強熱烈:~性。~氣方剛。

其它字義


● 血

xiě ㄒㄧㄝˇ

     ◎ 義同“血”(xuè),用於口語。多單用,如“流了點兒血”。也用於口語常用詞,如“雞血”、“血塊子”。

英語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德語 Blut (S)​,Blut (S)​,blutig (Adj)​,Radikal Nr. 143 = Blut

法語 sang,sang

© 漢典

血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血 xiě

〈名〉

(1) [口]∶“血”( xuè )的口語讀音(多單用) [blood]。如:雞血;血塊子;血瀝瀝(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衚衕(血湖同。於人叢中殺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樣);血淥淥(鮮血淋漓);血心(忠心;熱忱);血的教訓;流了一點血,不要緊

(2) 另見 xuè

常用詞組



血豆腐血糊糊血淋淋血暈
 

基本詞義


◎ 血 xuè

〈名〉

(1) (指事。小篆字形,從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義: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義。後泛指血液 [blood]

血,祭所薦牲血也。——《說文》

取其血膋。——《詩·信南山》。箋:“血以告殺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周禮·大宗伯》

血祭盛氣也。——《禮記·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傳·僖公十九年》

原野厭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漢· 揚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噴頭;貧血;嘔心瀝血;心血;血海的干係(關係非常重大的責任);血映徵袍(喻戰鬥激烈);血肉蹀躞(死屍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婦女的月經 [menses]

今常見懷胎七八個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爲度。——張介賓《景嶽全書》

(5) 又如:血分(婦女的經血);經血;血崩(經血過多)

(6) 悲痛的淚水 [grieved tears]

老夫哭愛子,日暮千行血。——唐· 顧況《傷子》

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易·屯》

(7) 又如:血淚

(8) 血脈 [blood vessel]

氣血俱動。——唐· 李朝威《柳毅傳》

詞性變化


◎ 血 xuè

〈動〉

(1) 用鮮血塗沾 [paint with blood]

兵可毋血刃而俱罷。——《漢書》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謂殺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飛濺的鮮血);血點,血蹤(猶血跡)

(3) 殺傷,殺害 [kill]

揮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樓記》

(4) 又如:血風肉雨(形容劇烈殘酷的搏鬥或屠殺);血場(指戰場);血溝(條狀的流血傷口)

(5) 染,塗 [dye]

◎ 血 xuè

〈形〉

(1) 指有血緣關係的近親。亦指血緣、血統 [be related by blood]

親附疏,割犯血。——漢· 揚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親的叔父);血胄(後裔);血胤(同一血統的子孫後代;猶血統);血嗣(指子孫);血屬(有血緣關係的親屬)

(3) 喻赤誠 [sincere]。如:血氣之勇(指一時感情衝動而產生的勇氣)

(4) 喻紅色 [red]

杜鵑燦爛,血豔奪目。——《徐霞客遊記》

俄有赤龍長千餘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又如:血殷(暗紅);血旗(指紅旗);血紫(紫紅色)

(6) 另見 xiě

常用詞組



血癌血案血本血崩血沉血仇血蛋白血滴蟲血點血竇血管血海血海深仇血汗血紅血紅蛋白血花血環血跡血祭血漿血竭血口血口噴人血庫血虧血淚血淋淋血流血流漂杵血流如注血瘤血路血脈血尿血泊血氣血氣方剛血親血清血球血肉血肉橫飛血肉相連血色血史血書血栓血水血田血統血污血吸蟲血洗血細胞血象血小板血腥血型血性血胸血壓血壓計血液血液病血衣,血衫血印血友病血雨血鬱血緣血緣關係血暈血暈血債血戰血賬血證血腫血漬血族
© 漢典

血 國語辭典

血ㄒㄧㄝˇ​xiě語音
名
  1. 高等動物體內脈管所含的紅色血液。從心臟流出,循環全身,有分配養分、輸送廢物,以營全身新陳代謝的功能。

  2. 眼淚。《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唐·顧況〈傷子〉詩:「老夫哭愛子,日暮千行血。」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 用鮮血沾染。《荀子·議兵》:「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形
  1. 有血緣關係的。如:「血統」、「血親」。

  2. 剛強、熱烈。如:「血性男兒」、「血氣方剛」。《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像你這樣血心為朋友,難道我們當差的心不是肉做的?」

血ㄒㄩㄝˋ​xuè讀音
  1. (一)​之讀音。

© 漢典
【申集下】【血】 血·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血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血】 血·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𠀤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易·說卦傳】坎爲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 漢典
【卷五】【血】

血 《说文解字》

【卷五】【血】
『說文解字』

祭所薦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凡血之屬皆从血。呼決切

『說文解字注』

(血)祭所薦牲血也。肉部曰。?、血祭肉也。爨部曰。釁、血祭也。郊特牲曰。毛血吿幽全之物也。注。幽謂血也。毛詩血以吿殺。膋以𦫵臭。此皆血祭之事。按不言人血者、爲其字从皿。人血不可入於皿。故言祭所薦牲血。然則人何以亦名血也。以物之名加之人。古者茹毛飮血。用血報神。因製血字。而用加之人。从皿、皿者、周禮珠槃、玉敦之類。一象血形。在皿中也。呼決切。十二部。凡血之屬皆从血。

© 漢典

血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ɕiɛ˨˩˦; ɕyɛ˥˧ 唐代读音 *xuet日语读音 CHI韩语罗马 HYEL现代韩语 혈越南语 huyết

客家话 [梅县腔] hiet7 [海陆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粤语 hyut3

近代音 曉母 車遮韻 入聲作上聲 血小空;中古音 曉母 屑韻 入聲 血小韻 呼決切 四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屑部 ;王力系统:曉母 質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血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血」 鐵50.1合24943「血」 仰25.29「血」 說文‧血部「血」 睡.封86「血」
「血」 京都1272合24944「血」 郭.語1.45
「血」 前8.12.6合22231「血」 郭.唐.2
甲骨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㕐(xie3)
    2. 冩(xie3)
    3. 写(xie3)
    4. 㝍(xie3)
    5. 䥱(xie3)
    6. 寫(xie3)
    7. 䥾(xie3)
    8. 藛(xie3)
    9. 怴(xue4)
    10. 谑(xue4)
    11. 䛎(xue4)
    12. 㔧(xue4)
    13. 䤕(xue4)
    14. 㦜(xue4)
    15. 㷤(xue4)
    16. 吷(xue4)
    17. 䠼(xue4)
    18. 滈(xue4)
    19. 䎀(xue4)
    20. 坹(xue4)
同部首
    1. 衄
    2. 衂
    3. 衁
    4. 衉
    5. 衃
    6. 䘏
    7. 衋
    8. 䘔
    9. 衈
    10. 衊
    11. 衆
    12. 䘒
同筆畫
    1. 㑀
    2. 𠕺
    3. 饦
    4. 㫑
    5. 刑
    6. 芃
    7. 𠕋
    8. 𠘵
    9. 穵
    10. 妃
    11. 朶
    12. 癿
初中古詩詞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西汉·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