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ì

ㄌㄧˋ

部首 虫

部外 15

總筆畫 21

簡體 蛎

𧖄 蠇 蛎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8823

左右結構

2512141312225112521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day

limtb

iglz

51127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ˋ

部首 虫 部外 14總筆劃 20

基本區 8823筆順 25121413122251125214

通

蠣 基本解釋

● 蠣

lì ㄌㄧˋ


  1. 〔牡~〕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可食,味鮮美,亦能提製蠔油。殼燒成灰可入藥。亦稱蠔、「海蠣子」。

英語 oyster

德語 Auster, Austern ( lat. Ostreidae )​ (S, Bio)

法語 huître

【漢典】

蠣 國語辭典

蠣ㄌㄧˋlì
  1. 參見「牡蠣 」條。

【漢典】
【申集中】【虫】 蠣·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蠣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蠣·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5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制切,音例。【說文】作蠇。蚌屬。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類篇】雕百歲化爲蠇。【廣韻】牡蠣也。【酉陽雜俎】牡蠣言牡,非謂雄也,介蟲中唯牡蠣是鹹水結成也。【本草】今海旁皆有之,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呼爲蠣房,晉安人呼爲蠔莆。【郭璞·江賦】𤣥蠣磈磥而碨䃁。【註】《臨海水土物志》曰:蠣長七尺。《南越志》曰:蠣形如馬蹄。

又石蠣。【本草】海鷂魚,一名石礪。

又【韻會】【正韻】𠀤落蓋切,音賴。義同。亦作𧖄。

【漢典】
【卷十三】【虫】

↳蠇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蠣」字頭,请參考「蠇」字:)
【卷十三】【虫】
《說文解字》

蚌屬。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从虫萬聲。讀若賴。力制切

《說文解字注》

(蠇)蚌屬。佀螊𣁋大。螊卽上文長寸而白者。據本艸經牡蠣條注。則此物有絕大者。不得云似螊𣁋大也。且蛤下作厲。云秦謂之牡厲。似蛤屬有厲。蚌屬有蠇。其字不必同。不煩以本艸牽合也。許所聞或與後人不盡合。讀書不貴盡信。出海中。今民食之。从虫。萬聲。讀若賴。力制切。十五部。

【漢典】

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日语读音 KAKI韩语罗马 LYE现代韩语 려

客家话 [海陆腔] li6 [客语拼音字汇] li4 [台湾四县腔] li5 [客英字典] li5 [宝安腔] li3 [梅县腔] li5粤语 lai6潮州话 li6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祭韻 去聲 例小韻 力制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曷部 ;王力系统:來母 月部 ;

吴语 闽语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蠣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𧖄
蠇
蛎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力(li4)
    2. 㸚(li4)
    3. 㒧(li4)
    4. 礪(li4)
    5. 䚕(li4)
    6. 䁻(li4)
    7. 䮋(li4)
    8. 歷(li4)
    9. 蛠(li4)
    10. 蜧(li4)
    11. 唳(li4)
    12. 㽁(li4)
同部首
    1. 蝋
    2. 蟍
    3. 蚅
    4. 蝹
    5. 蜆
    6. 蟮
    7. 蟧
    8. 螅
    9. 蠞
    10. 蚛
    11. 䘉
    12. 䖳
同筆畫
    1. 匷
    2. 㿔
    3. 䫫
    4. 灀
    5. 籄
    6. 齡
    7. 㩲
    8. 瀲
    9. 䥠
    10. 瓏
    11. 䱸
    12. 䰉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