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iē

bié

ㄅㄧㄝ

ㄅㄧㄝˊ

部首 虫

部外 12

總筆畫 18

鱉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7DE

上下结构

4325234313425121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mij|itju

fklmi

kvmi

98136

拼音 biē bié

注音 ㄅㄧㄝ ㄅㄧㄝˊ

部首 虫 部外 11總筆劃 17

統一碼 87DE筆順 43252343134251214

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蟞

biē ㄅㄧㄝˉ

  1. 〔珠~〕古書上說的一種水生動物。
  2. 古同“鱉”。

其它字義


● 蟞

bié ㄅㄧㄝˊ

     ◎ 〔~蜉〕即“蚍蜉”,大螞蟻。

© 漢典
【申集中】【虫】 蟞·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蟞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蟞·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集韻】蒲結切,音蹩。蟞蜉,蟲名,蟻也。

又匹蔑切,音撇。義同。

又必結切,音彆。【博雅】蛺蝶,蟞蚨。

又【玉篇】珠蟞也。【郭璞·江賦】頳蟞胏躍而吐璣。【註】《山海經》曰:珠蟞之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南越志】珠蟞吐珠。

又羌名。【後漢·張奐傳】羌𡶜尾、摩蟞等,脅同種,復鈔三輔。

© 漢典

蟞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iɛ˥; piɛ˧˥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piet7 biet7 [客英字典] biet7 [海陆腔] piet7 biet7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蟞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鱉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憋(bie1)
    2. 虌(bie1)
    3. 鼈(bie1)
    4. 瘪(bie1)
    5. 鱉(bie1)
    6. 龞(bie1)
    7. 柭(bie1)
    8. 鳖(bie1)
    9. 䋢(bie1)
    10. 癟(bie1)
    11. 㲢(bie2)
    12. 𠔁(bie2)
    13. 莂(bie2)
    14. 徶(bie2)
    15. 䠥(bie2)
    16. 襒(bie2)
    17. 别(bie2)
    18. 䇷(bie2)
    19. 䭱(bie2)
    20. 別(bie2)
    21. 㱸(bie2)
    22. 㓖(bie2)
同部首
    1. 蠚
    2. 虸
    3. 螣
    4. 蚞
    5. 蚎
    6. 䗜
    7. 螄
    8. 螚
    9. 螆
    10. 䗡
    11. 蝘
    12. 䗽
同筆畫
    1. 闉
    2. 壗
    3. 藡
    4. 薵
    5. 擮
    6. 磶
    7. 癌
    8. 闎
    9. 疃
    10. 襏
    11. 䙝
    12. 顈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