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áo

ㄠˊ

部首 虫

部外 11

總筆畫 17

𩪨 𩪕 𩪋 𨅚 𨄨 𧒥 𧏌 𧑃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7AF

上下结构

112153313425121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qtj

gklmi

cimi

58136

拼音 áo

注音 ㄠˊ

部首 虫 部外 10總筆劃 16

統一碼 87AF筆順 1121533134251214

標

螯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螯

áo ㄠˊ

     ◎ 螃蟹等節肢動物變形的第一對腳,形狀像鉗子。

英語 nippers

法語 pinces,griffes,tenailles

© 漢典

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螯 áo

〈名〉

(1) (形聲。從蟲,敖聲。本義:節肢動物的螯夾)

(2) 節足動物的第一對腳。足端兩歧,開合如鉗,可取食並作防衛之用 [chelae]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勸學》

(3) 又如:螯膠(百足蟹所煮成的膠)

(4) 蟹,螃蟹 [crab]。如:螯蟹(螃蟹)

© 漢典

螯 國語辭典

螯ㄠˊáo
名
  1. 節足動物變形的第一對腳,尖端分兩歧,像鉗子能開能合,可以用來取食或自衛。《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卷四九·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

© 漢典
【申集中】【虫】 螯·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螯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 螯·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唐韻】五勞切【韻會】牛刀切,𠀤音遨。【玉篇】車螯。【本草】其殻色紫,璀粲如玉,斑點如花,海人以火炙之,則殻開,取肉食之。【梁元帝·謝車螯啓】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志。

又蟹螯。【韻會】大足,在首上如鉞者。【大戴禮】蟹二螯八足,非蛇蛆之穴,無所寄託者,用心躁也。【晉書·畢卓傳】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 通作敖。【荀子·勸學篇】蟹六跪二敖。 【說文】本作𧒥。【韻會】或作螯、𩪋。

© 漢典

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ɑu˧˥ 日语读音 HASAMI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ngau2 [客英字典] ngau2 [海陆腔] ngau2 [宝安腔] ngau2 [客语拼音字汇] ngau2 [梅县腔] ngau2粤语 ngou4潮州话 ngau5

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豪韻 平聲 敖小韻 五勞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豪部 ;王力系统:疑母 宵部 ;

吴语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螯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𩪨
𩪕
𩪋
𨅚
𨄨
𧒥
𧏌
𧑃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䥝(ao2)
    2. 摮(ao2)
    3. 鏕(ao2)
    4. 隞(ao2)
    5. 獒(ao2)
    6. 㟼(ao2)
    7. 䐿(ao2)
    8. 鳌(ao2)
    9. 敖(ao2)
    10. 㠂(ao2)
    11. 翱(ao2)
    12. 謷(ao2)
同部首
    1. 蛃
    2. 䗟
    3. 蠖
    4. 蠗
    5. 蟮
    6. 蠕
    7. 蠔
    8. 蠓
    9. 蠘
    10. 䖳
    11. 蠴
    12. 蜜
同筆畫
    1. 毈
    2. 懄
    3. 㔌
    4. 麇
    5. 澲
    6. 䎬
    7. 瘳
    8. 橧
    9. 鮊
    10. 㯵
    11. 擈
    12. 瞔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