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蝌蚪

拼音 kē dǒu

注音 ㄎㄜ ㄉㄡˇ

蝌蚪 詞語解釋

解釋

◎ 蝌蚪 kēdǒu

[tadpole] 蛙或蟾的幼蟲。如:蝌蚪書(古文字體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蝌蚪文字(又叫蝌蚪篆文、蝌蚪鳥跡。即指蝌蚪書)

-----------------
國語辭典
蝌蚪kē dǒu ㄎㄜ ㄉㄡˇ
  1.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背面黃褐色或黑色,體橢圓,尾大而側扁。大多為草食。成長時先生後肢,尋生前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也稱為「科斗」、「蝌子」、「懸針」。

英語 tadpole, CL:隻|只[zhi1],條|条[tiao2]

德語 Kaulquappe (S)​

法語 têtard

© 漢典

蝌蚪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蝌蚪 (蛙、蟾蜍的幼體)

  •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以羣居爲主。當蝌蚪成熟了,它們開始脫變,漸漸長出四肢,然後(對於蛙和蟾蜍)則透過細胞凋亡(控制細胞死亡)逐漸退化了它們的尾巴。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蝌斗
      2. 科斗
      3. 苛縟
      4. 科试
      5. 科斗文字
      6. 珂馬
      7. 科臼
      8. 磕竹
      9. 翻斤斗
      10. 煙斗
      11. 媒人口,無量斗
      12. 阿斗
      13. 市斗
      14. 氣沖牛斗
    相關詞語
      1. 蝌蚪書
      2. 蝌斗鳥跡
      3. 蝌蚪书
      4. 蝌斗鸟迹
      5. 蝌斗篆文
      6. 蝌篆
      7. 蚪蝌
      8. 蚪峰
      9. 蚪蝌
      10. 玄蚪
      11. 银蚪
      12. 銀蚪
      13. 虼蚪
      14. 阴蚪
      15. 陰蚪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