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lí

ㄌㄧˊ

部首 艸

部外 19

總筆畫 25

簡體 蓠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863A

上下结构

1224134522554324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ayby|ayry

tybg

eszn

44215

拼音 lí

注音 ㄌㄧˊ

部首 艸 部外 18總筆劃 21

統一碼 863A筆順 122413452255432411121

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蘺

lí ㄌㄧˊ

     ◎ 〔江~〕a.紅藻的一種,生長在海灣淺水中,可用來製造瓊脂;b.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

英語 gracilaria verrucosa

法語 Gracilaria confervoides

© 漢典

蘺 國語辭典

蘺ㄌㄧˊlí
名
  1. 參見「[[江蘺]]」條。

  2. 用竹或樹枝編成的柵欄。《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贊曰》:「乃使蒙恬北築藩城而守藩蘺,卻匈奴七百餘里。」通「籬」。

© 漢典
【申集上】【艸】 蘺·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9

蘺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蘺·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9

【唐韻】呂支切【韻會】鄰知切,𠀤音離。【說文】江蘺蘼蕪。【爾雅註】楚謂之蘺,晉謂之䖀,齊謂之茝。【司馬相如·上林賦】被以江蘺。

又【淮南子·秦族訓】蘺先稻熟,而農夫薅之者,不以小利害大穫。【註】蘺,水稗也。

又藩蘺。【前漢·陳涉項籍傳贊】築長城而守藩蘺。

又【唐韻古音】音羅。《離騷》又况揭車與江蘺。叶上華字。

© 漢典
【卷一】【艸】

蘺 《说文解字》

【卷一】【艸】
『說文解字』

江蘺,蘼蕪。从艸離聲。呂之切

『說文解字注』

(蘺)江蘺。逗。蘪蕪。相如賦云。芷若射干。穹竆昌蒲。江離麋蕪。又云。被以江離。糅以麋蕪。是各物明矣。而說者云。江蘺、蘪蕪皆芎?苗也。有二種。似稾本者爲江蘺。似虵牀而香者爲蘪蕪。則芎?、江蘺、蘪蕪爲一。徐之才藥對亦云。蘪蕪一名江蘺。芎?苗也。而說文以蘪蕪釋江蘺。且以江蘺卽楚人謂茝者。但楚謂茝爲蘺。不云謂茝爲江蘺也。葢因釋艸有蘄茝蘪蕪之文而合之。茝與蘄茝又未必一物也。从艸。離聲。呂支切。古音在十六部。

© 漢典

蘺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日语读音 KUSABIE越南语 loe

客家话 [海陆腔] li2 [梅县腔]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客英字典] li2粤语 lei4潮州话 li5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支韻 平聲 離小韻 吕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歌部 ;王力系统:來母 歌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蘺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蘺」 說文‧艸部「蘺」「蓠」 「蘺」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䍦(li2)
    2. 竰(li2)
    3. 䴻(li2)
    4. 䄜(li2)
    5. 梨(li2)
    6. 䖿(li2)
    7. 㷰(li2)
    8. 驪(li2)
    9. 斄(li2)
    10. 鱺(li2)
    11. 睝(li2)
    12. 㓯(li2)
同部首
    1. 蘦
    2. 药
    3. 菙
    4. 蘕
    5. 䔠
    6. 艽
    7. 蕬
    8. 䓏
    9. 蒗
    10. 薦
    11. 萜
    12. 䕫
同筆畫
    1. 騺
    2. 䱵
    3. 䶏
    4. 靀
    5. 鐻
    6. 顤
    7. 䨼
    8. 爛
    9. 霶
    10. 䚔
    11. 躏
    12. 曨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